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2002(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华东师范大学

2002年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教育主体

2. 教育资源

3. 德育的发展原则

4. 体谅模式

5. 泰勒原理

6. 教学机智

二、简答题

1. 解读教育目的的主要维度有哪些。

2. 班主任工作或教学工作中基本的理解步骤是什么。

3. 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的关系。

4. 规范性用语和评价性用语在德育中的用法。

5. 怎样理解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

6. 怎样理解学校本们课程开发的内涵。

三、论述题(选做二题)

1. 论教育激励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

2. 试论教学是德育的基本途径。

3. 联系实际论述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之关系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

参考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

2002年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教育主体:指有意识地实施教育作用于教育客体的人。对于教育主体,教育理论界有3种观点:第一,指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以自身的活动与影响引AE 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第二,指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只是指导者,辅导者。第三,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学活动中,二者都是主体,又互为认识与作用的客体。只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

2.教育资源:指教育系统中为支持整个教育过程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实现一定的教育和教学功能的各种资源。资源是整个社会正常有序运转的必须,是构成各种系统的必要条件。从广义上来讲,教育资源通常包括物质资源(即教育系统中运用的各种设备、媒体、器材、工具等),人力资源(即教育系统中教学科研人员、教学管理人员、教学支持人员及学生等),信息资源(是指在教育系统中传递的各种信息,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及伴随教学内容产生的其他信息)。用技术主义的观点来看,任何教育活动都是信息传递活动,教育的过程就是信息交互的过程。因此信息资源是教育系统的最根本的资源。

3.德育的发展原则: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进展。学生的品德是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长期教育影响下发展的。这些影响纷繁复杂,不仅相互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对立,而且往往前后并不连贯。如果不加以组织则必将削弱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尤其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学生活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