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621公共管理基础综合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投入产出法
【答案】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内容:
①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②制定投入产出表,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③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2. 多数决定规则
【答案】多数决定规划,是指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得票最多的政策方案作为正式的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则。多数规则采取两种基本形式:简单多数规则和绝对多数规则。多数决定规则可大幅度地降低决策成本,但也存在一些缺陷:①“多数剥削少数”;②投票“循环”现象,即投票过程细节安排的变化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3. 市场失灵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市场作为一种社会问题解决途径存在本质性的缺陷。一方一面,在市场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市场保证经济效率的上述优势也就或多或少地要打一些折扣; 另一方面,即使不考虑不完美的市场造成效率损失的可能性,市场在促进另一个价值标准——公平的实现方面也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两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垄断与效率损失、公共物品与效率损失、外部效应与效率损失、信息不对称与效率损失。
4. 模糊综合评价
【答案】模糊综合评价是对受多种因素影响的事物做出全面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其特点是评价结果不是绝对的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个模糊集合来表示。模糊综合评价的具体过程是:将评价目标看成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模糊集合(称为因素集u ),再设定这些因素所能选取的评审等级,组成评语的模糊集合(称为评判集v ),分别求出各单一因素对各个评审等级的归属程度(称为模糊矩阵),然后根据各个因素在评价目标中的权重分配,通过计算(称
为模糊矩阵合成),求出评价的定量解值。
5. 政策执行过程
【答案】政策执行过程是指政策执行在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参与者互动的政治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程序或一系列功能活动。要成功推进这些程序,顺利完成这些活动,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政策执行方一式。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方式的研究,构成了政策执行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②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效益的关键环节。③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完毕后要及时做出总结,这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为制定新的政策做准备。
6. 第三类错误
【答案】第三类错误由政策学家拉伊法(Raiffa )提出的。当认定政策问题时,所感受到的问题情境必须与元问题的性质相符合,所搜索到的元问题也必须符合实质问题,而当将实质问题转化为形式问题时,更必须维持一致的关系。如果这些阶段的转化过程中,发生了认定错误的现象,换言之,后设问题不能反映问题情境,实质问题与兀问题是两回事,形式问题无法凸显实质问题的真相,这些现象都是犯了相当可怕的“第三类型错误”,即当应该解决正确的问题时,却解决了错误的问题,用正确的方法解决了错误的问题。政策学家拉伊发认为,统计学家在从事假设检验的工作时容易犯第一与第二类错误,这种错误还不是很危险; 第三类错误乃是政策分析与规划过程中相当致命的错误,因此,一位好的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分析家,必须尽量避兔陷入此种错误。
7. 公共政策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只有上述现象或问题己为大多数公众所察觉,潜在的社会问题才能变成现实的政策问题。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冲突激烈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决策当局的重视与行动,此时社会问题就转变为政策问题。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在现代社会,人们只有加入一定的团体或组织,以团体或组织的力量和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政府决策部门。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决策权力的行使者,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政策问题有两个基本条件:
a. 政府不能包揽一切社会问题的治理,有些社会问题需要靠市场交换机制或社会自治机制来解决;
b. 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有些社会问题虽然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但政府受财力、精力等治理能力的限制,也可能会消极对待某些社会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政策问题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实体,事实上,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不同领域的政策问题是相互关联着的。
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虽然政策问题有其客观情势,但最主要的是人类以概念淦释问题情境的感觉产物,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只有当人们对改变某些问题情势的希望做出判断时,才可能产生政策问题。
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一个政策问题可能具有不同的答案,答案本身也很可能转变成为一个问题,因此,政策问题与解决方案经常互相流动。
二、简答题
8. 什么是组织学习与学习组织,学习型组织有什么特点?
【答案】(1)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①组织学习是指寻求并提高组织成员理解组织及其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其决策不断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过程。组织学习是组织为了促进自身的长期效能与生存发展,而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对其基本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结构和方式进行调整,从而获取一种面对各种问题持续改善的能力。在组织学习中,每个成员对学习过程和结果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但组织学习绝不是个体学习的简单加合。组织成员和组织之间的交互行为、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组织文化的构建是组织学习的重要特征。
②学习型组织是指一种不断在学习与转化的组织,其学习的起点在组织成员、工作团体和整个组织。学习是一种持续性、战略性运用过程,并与工作相结合。学习的结果将会导致知识、信念及行为的改变,并可强化组织创新与成长的能力。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a. 学习型组织是全体成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负担学习的组织; b. 学习型组织是让成员体会到工作中生命意义的组织; c. 学习型组织是通过学习创造自我、扩大未来能量的组织。
(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①领导者能采取风险承诺及试验性的模式;
②分权式的决策:③对学习能力进行技术性的记载并审核; ④有系统地分享信息,并将其运用于工作实务上; ⑤对员工的创见予以奖赏,并形成一套制度; ⑥对长期的成果以及对他人工作之影响等均能作深入的考虑; ⑦经常运用跨功能性(cross-function )的工作团队; ⑧从日常工作的经验中提供员工学习的机会; ⑨培养出回馈与坦诚的组织文化。
9. 政府采购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根据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规定,政府采购的原则包括: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