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简明中国教育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的是( )
A. 梁启超
B. 康有为
C. 张之洞
D. 严复
【答案】A
2. 原始社会的教育,以氏族公社阶段的教育为代表。关于该时期教育的特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
B. 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包容多种方面
C. 教育的手段局限于言传身教
D. 男女教育还没有区别
【答案】D
3. 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斯宾塞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其判断依据是他的( )
A.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B. 外在教育目的论
C. 教育准备生活说
D. 教育适应生活说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目的主要理论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教育准备生活说是由斯宾塞提出的,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因此,他要求必须教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反对古典主义教育,反映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就认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教育适应生活说与教育准备生活说不同,认为学校教育应利用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教儿童适应眼前的生活环境。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4. 美国利用庚款兴学在中国兴建了什么学校? ( )
A. 京师学堂
B. 清华学堂
C. 天津学堂
D. 福州学堂
【答案】B
5. 《海国图志》一书中,明确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部书的作者是( )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冯桂芬
【答案】C
6. 陶行知创立“小先生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 解决普及教育的师资问题
B.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C. 发挥优秀学生的帮扶作用
D. 尽早完成儿童的社会化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尤其是对其创立的“小先生制”的熟悉程度。陶行知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即“小先生制”,小先生制是利用上学的儿童、小学生来教不识字的儿童成年人甚至老人,把这些识字的,有一定文化知识的儿童或者小学生称为小先生。所以小先生制是为了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奇缺、经费医乏、谋生与教育难以兼顾、女子教育困难等矛盾而提出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7. 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的标志是拿破仑第一帝国时期设立的( )
A. 帝国大学
B. 教育部
C. 大学区
D. 索邦大学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了对近代法国中央集权式管理体制确立的过程的掌握程度。拿破仑
1808为了提高教育行政管理效率,在全国统一贯彻帝国教育法令,建立中央集权的教育领导体制。
年,建立帝国大学,使之成为全国最高的教育领导机构。大学首脑称作“大学总监”,由拿破仑直接委派。同时,将全国划分为29个大学区。大学区总长、帝国大学和学区的督学以及学区大、中学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官员,由帝国大学总监任免。在中央集权下,法国的各级各类学校未经帝国大学总监允许,不得开办。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中央集权式管理,和确立标志。大学区只是中央
式管理体制确立后所设立的一部分。
8. 下列选项中,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明确规定的学生义务是( )。
A. 团结同学,关心集体
B. 尊敬师长,孝敬父母
C. 热爱祖国,履行公民职责
D.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答案】D
【解析】我国现行教育基本法,即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义务所做的规定,学生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法规;②遵守学院管理制度;③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④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履行获得贷学金及助学金的相应义务;⑤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⑥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9. 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重在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是( )
A. 《蒙求》
B. 《名物蒙求》
C. 《童蒙须知》
D. 《二字经》
【答案】C
10.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古典主义特征主要体现为( )。
A. 推崇绅士教育
B. 推崇经院教育
C. 推崇文雅教育
D. 推崇骑士教育
【答案】C
【解析】文艺复兴最早发生在意大利,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古罗马文化的复兴为先导,继之以古希腊文化的复兴,这种文艺复兴迅速影响到教育界。人们从古希腊罗马著作中发现了一个崭新的美好世界,对人文学科的狂热崇拜迅速蔓延到整个意大利,一些不同于中世纪教会学校的世俗学校建立起来了,教师为世俗人士,教授的也是世俗的人文学科,打破了教会对教育领导权的垄断。一些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的发展。比如弗吉里奥的“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 )(又译为博雅教育、文雅教育)”、他教育理论的实践者维多利诺的“快乐之家”(又称孟都雅宫廷学校建于1423年,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代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