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家庄经济学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801经济学综合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绿色GDP
【答案】绿色GDP 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名义GDP 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大体上,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环境损害的支出+资源环境恢复费用的支出+由于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绿色GDP 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 占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绿色GDP 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成为新的发展观指引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指标。
以GDP 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等。正因为GDP 指标有这些局限性,在关于GDP 的争论中,国际组织引入绿色GDP 的新概念。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尽管绿色GDP 目前在核算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但这一设想的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
2. 棘轮效应
【答案】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Duesenberry )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
,即卜去容易下来难。 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即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针对这一观点,杜森贝利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计划,它还取决十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简答题
3. 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不同? 这种不同的经济含义是什么?
【答案】(1)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形状
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是对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的修正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卜:一是用工资粘性假说代替工资刚性假说; 二是不仅分析了产量、就业量、工资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而且分析犷这种关系的动态调整过程。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采用的是动态分析法,即考虑到各个时期总供给曲线的调整。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的代表是粘性工资模型
。
SAKS ,其中P 为预期的物价水平·新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如图所示。其中,e
为短期总供给曲线,而LRAS 为长期总供给曲线。
图 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典型代表是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卢卡斯总供给函数为
,式中参数,为预期价格。它表明经济的总产出与未被预期到的价格上
升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卢卡斯总供给曲线如图所示。
图 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2)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不同的原因
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模型依据的是工资粘性假说。这一假说的基本内容是:当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动时,工资也要发生变动,但是这一变动不是迅速的而是缓慢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变动与工资变动之间存在时滞。缓慢的工资和价格调整使得经济回到自然率水平需要较长一段时间。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模型依据的是理性预期。现实世界中的经济信息是不充分的,人们无法及时掌握自己所需要的全部信息。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单位一一家庭和厂商一一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他们会利用一切可能的信息对未来经济环境进行预测,并随之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但是由于对货币量和一般物价水平的不完全信息导致了人们对价格的暂时的错觉,导致了货币的非中性。
(3)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
新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是:由于价格和工资的粘性,经济在遭受到总需求冲击
后,从一个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因此用政策来刺激总需求是必要的。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是:“政策的无效性”。新古典主义认为: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 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
4. 为什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
【答案】政府支出增加会使利率和收入上升,而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会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下降,其原因可结合图进行分析。
图 均衡收入和均衡利率的变动
政府支出增加会使总支出增加。总支出增加使生产和收入增加,收入增加了,对货币交易需求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人们只能出售有价证券来获取从事交易增加所需货币,这就会使证券价格下降,即利率上升。反映到图中,体现为IS 曲线右移,与原有的LM 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E' 。相对于原有均衡点,新的均衡点E' 所代表的利率和收入均上升。
当货币需求不变时,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则会使货币市场出现供过于求,这必然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刺激消费和投资,从而使收入增加。反映到图中,体现为LM 曲线右移,与原有的IS 曲线相交于新的均衡点E'' 。相对于原有均衡点,新的均衡点E'' 所代表的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三、计算题
5. 假设消费函数为
是当年加上前一年的加权平均:,其中是持久可支配收入。同时假设消费者的持久可支配收入,其中Y D 是当年可支配收入。
(1)假设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则第二年的消费为多少?
(2)假设第三年的可支配收入增至7000元,并在将来一直保持这个收入,则第三年、第四年以及以后各年的消费为多少?
(3)短期边际消费倾向和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各为多少? 如何解释(2)?
【答案】(1)由干消费者连续两年的可支配收入都是6000元,根据题中持久可支配收入形成公式,第二年的持久可支配收入为6000元,则第二年的消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