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来源
【答案】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
2. 网络虚拟社区
【答案】网络虚拟社区是指一群主要藉由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他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如同对待朋友般彼此关怀,从而所形成的团体。最早的关于虚拟社区的定义由瑞格尔德做出,他指出,网络虚拟社区之间的个体存在着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和特点。
3. 新闻要素
【答案】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 (谁)、What (什么)、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y (原因),都以W 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W ”。
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②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③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
4. 《常识》
【答案】《常识》是指北美独立战争时期负有盛名的宣传鼓动家托马斯·潘恩的一本小册子,推动了北美独立的革命风暴。《常识》告诉北美殖民地人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北美应该独立于英国之外。潘恩在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他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历史、经济、宗教、政治甚至地理—“上帝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设置这么远的距离,也有力地而且顺理成章地证明,英国对北美行使权力这点决不是上苍的意图。”他以铿锵有力的言辞反驳那些向英国妥协的言论。
5. 精准营销
【答案】精准营销是指商家把营销信息推送到商家所认定的目标消费者面前。这是理想的营
销模式。互联网正在逐步实现这样的理想模式。精准营销有三个层面的含义:①精准的营销思想,营销的终极追求就是无营销的营销,到达终极思想的过渡就是逐步精准。②实施精准的体系保证和手段,而这种手段是可衡量的。③达到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目标。
6. 解释性报道
【答案】解释性报道又称新闻分析,是指注重挖掘和运用背景材料以解释新闻事实的原因、影响、发展趋向及深层意义等内容为主要目的和主要任务的报道。它集中回答新闻事件中的“为什么”,即围绕一个读者有疑问、社会有争论的事件或社会问题,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来揭示事件或问题发生的原因,比较稳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解释性报道适用的题材主要包括政党和国家颁布的重要方针、政策及举措、政治、军事、经济等突发重大事件及趋势变化重要的科技成果涉及公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
7. 遐迩贯珍
【答案】《遐迩贯珍》是鸦片战争后英国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创办的第一个中文期刊。于1853年8月1日创刊,每月1日出版,发行于香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通商口岸。由当时设于香港、旨在向中国传授基督教义的马礼逊教育会出版,该会所办教会学校英华书院印刷。刊登宣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文章,也有少量阐发基督教义的文章; 时事新闻占相当篇幅,大多是报道太平天国运动和小刀会活动; 宣传广告开中文报刊登广告之先河。在新闻编辑上,它以新闻标题简明扼要来反映新闻内容,是中国近代报刊在新闻编辑业务上的一个飞跃。《遐迩贯珍》也是中国最早刊载新闻图片的中文报刊,有科普插图及为配合新闻报道而绘制的插图。
8. “竖三民”
【答案】“竖三民”是指于右仟于1909年5月创办的《民呼日报》、1909年10月创办的《民吁日报》和1910年10月创办的《民立报》的合称。这三份报纸均在上海出版,创办时间互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又均以“民”字打头,因此被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9.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答案】《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制定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系统的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条例。它系统概括了社会主义新闻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②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③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④发扬优良作风; ⑤坚持改革创新; ⑥遵纪守法; ⑦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根本宗旨。”
10.网络成瘾
【答案】网络成瘾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控; 行为乖张并伴随视力下降、神经衰弱等身心病态; 在网欲得不到满足的时候精神空虚、心情暴躁甚至会有暴力倾向等。网瘾症有五种类型:
色情成瘾、网络交际成瘾、信息超载成瘾、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视听成瘾。同时,网瘾症也会带来多种心理危害,包括以虚拟代替现实的交往方式错位,长时间沉溺网络所形成的孤僻、冷漠、不合群、无责任感等人格和人性的异化,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多重人格和自我迷失,道德的失范和社会功能的退化,技术崇拜等。
二、简答题
11.简要评述新闻把关人理论。
【答案】(1)把关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和组织,而这种对信息进行的过滤和加下的过程就是把关。
①“把关人”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卢因率先提出的。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01947年)一文中,首先提出“把关”(gatekeeping )一词。他指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
②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2)大众传媒的“把关,,标准
包括新闻信息的客观属性; 专业标准和市场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媒介组织的立场和方针。
(3)“把关,,过程的实质
①大众媒介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而进行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
②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尽管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
③媒介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是“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12.简述舆论的形成过程。
【答案】舆论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四个阶段:
(1)问题提出。分散的公众成员意识到涉及公众利益的事件、人物、问题等,即舆论意识的客体开始被列入公众关注范围、提上公众讨论议程。
(2)社会讨论。特定的公共事务被列入议程后,分散的公众成员开始就其公开发表个人意见,公众之间(包括个人、群体、组织、团体等)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这是一个平等的、充分的、交换意见的过程,也是舆论形成的开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