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温州大学教育基本原理、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之普通心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 )
【答案】深度知觉是指以视觉为基础,对自身所在空间,与自身周围空间中各事物之间关系综合了解的心理历程。包括立体知觉和距离知觉。人们不仅能够知觉物体的形状,而且能够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它是以视觉和触摸觉的联系为基础的。深度知觉比形状知觉和大小知觉更为复杂,它依赖许多深度线索。人们通过肌肉线索(生理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等来知觉物体的深度和距离。
2. 表象
【答案】表象是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讲,表象是物体或事件的一种知识表征,这种表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表象具有直观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同时,表象也促进了问题解决。
3. 元认知知识
【答案】元认知知识是元认知的组成成分,指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而的认识。一般储存在个体的长时记忆中,具有比较稳定的特点,以意识化或非意识化的方式对认知活动施以影响。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关于认知主体的知识,即主体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认知加工者的所有知识; ②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 即主体关于认知活动的任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 ③关于认知策略的知识,即主体对于完成某项认知任务需要的认知方法的各方面的知识。
4. 注意
【答案】注意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个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朝向某个对象,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在一定方向上活动的强度和紧张度。注意具有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功能。
二、简答题
5. 简述心境、激情和应激的含义及特点。
【答案】心境、激情和应激是较为典型的情绪状态,它们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具体含义和特点如下:
(1)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且人格特征也能影响心境的持续时间,同一事件对某些人的心境影响较小,而对另一些人的影响则较大。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
(3)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景对一个人提出了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付当前情境的过高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
6. 什么是测验的信度? 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信度的含义
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其实质是对测验控制误差的能力、对测验的结果准确、可靠地传达真值信息能力的量度。理论上定义为对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信度,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代表实得分数的变异数(总变异数)。常用的信度的估计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信度和分半信度。不同信度系数的估计方法以不同的假设和前提条件为基础,不能仅以数值来比较其信度的高低。
(2)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
①受试者方面。就单个被试而言,其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力、求胜心、做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就团体被试而言,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若团体的平均水平太高或太低,同样会使测验总分的分布变窄,低估测量的真正信度。
②主试者方面。就施测者而言,若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被试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 就阅卷评分者而言,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③施测情景方而。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测验工具方而。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题目太难或太容易等都会而影响信度。
⑤施测间隔时间。以再测法或副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
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异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多,信度系数便越低。
7. 沙赫特一辛格情绪理论(Schachter-Singer theory of emotion)的实验过程及解释。
【答案】〔1)实验过程
第一步:把自愿当被试的大学生分成三组,给所有的被试注射肾上腺素,但只告诉被试注射的是一种维生素,并告知本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际上肾上腺素是一种对情绪有广泛影响的激素,因此所有的被试均处于典型的生理激活状态。
第二步:主试向被试说明注射后可能产生的反应,对三组被试作出不同的解释。
第1组:告知被试注射后将出现心悸、手颤抖、脸发烧等现象,即告知被试注射肾上腺后的真实反应;
第2组:告知被试注射药物后会出现身上发抖、手脚有点发麻,此外没有别的反应;
第3组:不对被试做任何说明。
第三步:让每组被试再分为两组,让其分别进入预先设计好的两种实验环境里休息,其中一种是惹人发笑的愉快环境,另一种是惹人发怒的情境。
结果:
结果的获得包括对被试的观察所得和被试的自我报告结果。结果显示第2组和第3组被试在J 俞决环境中显示出愉快的情绪,在愤怒情境中显示出愤怒情绪,第一组被试在两种情境下没有愉快或者愤怒的表现或体验。
(2)解释
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反应,但此结论并没有否认生理变化和环境因素对情绪产生的影响。因为假如情绪体验是由内部刺激引起的生理激活状态决定的,那么三组被试注射的全部是肾上腺素. 引起的生理激活状态应该是相同的,情绪表现和体验也应该相同; 而假如情绪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那么不论哪组被试,进入愉快环境下就应该表现出愉快情绪,进入愤怒环境中就应该表现出愤怒情绪。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 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生理状态变化的信息; 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来自这三个方面的信息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作用,才产生了某种情绪体验。
8. 什么是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 它们各自的基本发展轨迹是什么?
【答案】(1)卡特尔根据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的不同发展趋势以及能力与先天享赋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关系,将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指在信总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
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言语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与社会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