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临床医学检验临床血液技术题库>血液病学题库

问题:

[多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为()

A . 抗体可抑制巨核细胞成熟
B . 血小板主要在脾脏破坏
C . 抗体可通过胎盘
D . 本病可传染
E . 2/3患者有自身抗体

葡萄胎预防性化疗的条件正确的是()。 凡年龄大于40岁者。 伴有妊高症表现。 滋养细胞高度增生。 无病灶发现但有症状。 无条件随访者。 女,28岁,间歇性牙龈出血1年。体检:双下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紫斑,肝脾不大,余无异常。血红蛋白110g/L,红细胞42×1012/L,白细胞6.0×109/L,分类正常,血小板28×109/L。若骨髓穿刺结果示骨髓细胞增生活跃,粒:红=3:1,颗粒巨及以上巨核细胞明显增生而产板巨明显减少,则明确的诊断是()。 脾功能亢进。 过敏性紫癜。 急性白血病。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 符合结核性腹膜炎腹水特点的是()。 SAAG>11g/L。 白细胞计数不超过500×106/L,且以淋巴细胞为主。 腹水比重超不超过1.018。 蛋白质含量大于30g/L。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大多阳性。 男性,36岁。腹泻便秘交替近半年就诊。X线胃肠钡餐造影示回盲部钡影跳跃征(Stierlin′ssign),有关本例肠结核的讨论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最可能的诊断是溃疡型肠结核。 最容易混淆的疾病是克隆病。 腹泻便秘交替并非本病的特征性表现。 肠出血较多见。 偶有急性肠穿孔。 葡萄胎随访的内容包括()。 HCG定量测定。 阴道有无出血。 定期妇检。 B超。 甲状腺功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