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834软件基础(含数据结构、操作系统)之数据结构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循环队列A[0..m﹣1]存放其元素值,用front 和rear 分别表示队头和队尾,则当前队列中的元素数是( )。
A.(rear﹣front +m)%m
B.rear ﹣front +1
C.rear ﹣front ﹣1
D.rear ﹣front
【答案】A
【解析】对于循环队列,需要深刻理解队头(font)和队尾(rear)的概念,在队头进行出队操作,在队尾进行进队操作。rear-front 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为正时元素个数=(rear-front);如果为负则元素的个数=(rear-front+m),所以统一的公式就是(rear-front+m)%m。
2. 计算机算法指的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它必须具备( )三个特性。
A. 可执行性、可移植性、可扩充性
B. 可执行性、确定性、有穷性
C. 确定性、有穷性、稳定性
D. 易读性、稳定性、安全性
【答案】B
【解析】计算机算法是以一步接一步的方式来详细描述计算机如何将输入转化为所要求的输出的过程,或者说,算法是对计算机上执行的计算过程的具体描述,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序列。一个算法通常需要具备五大特性:有穷性;确定性;可执行性;输入一个算法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输出一个算法有零个或者多个输出。
3. 下列因素中, 不会影响信道数据传输速率的是( )
A. 信噪比
B. 频率宽带
C. 调制速率
D. 信号传播速度
【答案】D
【解析】信道数据传输速率与信噪比、频率宽度、调制速率都有关。
4. 将一棵树t 转换为孩子兄弟链表表示的二叉树h ,则t 的后序遍历是h 的( )。
A. 前序遍历
B. 中序遍历
C. 后序遍历
【答案】B
【解析】树的后序遍历恰好对应于二叉树的中序遍历。
5. 在用邻接表表示图时,拓扑排序算法时间复杂度为( )。
A.0(n)
B.0(n+e) C. D.
【答案】B
【解析】由于输出每个顶点的同时还要删除以它为起点的边,故拓扑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0(n+e)
6. 对于下列关键字序列, 不可能构成某二叉排序树中一条查找路径的序列是( )。
A.95, 22, 91, 24, 94, 71
B.92, 20, 91, 34, 88, 35
C.21, 89, 77, 29, 36, 38
D.12, 25, 71, 68, 33, 34
【答案】A
【解析】各选项对应的查找过程如下图所示, 从中看到选项B 、C 、D 对应的查找树都是二叉排序树, 只有选项A 对应的查找树不是一棵二叉排序树, 因为在以91为根的左子树中出现了比91大的结点94。
7. 若对n 阶对称矩阵A 以行序为主序方式将其下三角形的元素(包括主对角线上所有元素) 依次存放于一维数组B[l...(n(n+1))/2]中,则在B 中确定a ij (i<j) 的位置k 的关系为( )。
A.i*(i﹣1)/2+j
B.j*(j﹣1)/2+i
C.i*(i+1)/2+j
D.j*(j+1)/2+i
【答案】B
【解析】将n 阶对称矩阵存人一维数组中,一维数组的大小需为n(n+1)/2。对n 阶对称矩阵A 以行序为主序方式将其下三角形的元素(包括主对角线上所有元素)
依次存放于一维数组
中,当i <j 时,i 与k 的关系为j*(j﹣1)/2+i 。
8. 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一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 ,分组大小为1000B ,其中分组头大小20B ,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 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开始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
A.80ms B.
C.
D.
【答案】c
【解析】由题设可知,分组携带的数据长度为980B ,文件长度为980000B ,需拆分为1000个分组,加上头部后,每个分组大小为1000B ,总共需要传送的数据量大小为IMB. 由于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同,因此文件传输经过最短路径时所需时间最少,最短路径经过分组交换机. 当t =lM ×8/100Mbps=80ms 时,HI 发送完最后一个比特;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两个分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t 0=lK ×8/100Mbps=,所以,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时的情况下,当时,H2接受完文件,
即所需的时间至少为
9. 下列存储器中, 在工作期间需要周期性刷新的是( )。
A.SRAM
B.SDRAM
C.ROM
D.FLASH
【答案】B
【解析】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是利用存储元电路中栅极电容上的电荷来存储信息的, 电容
上的电荷一般只能维持
须刷新。
, 因此即使电源不掉电, 信息也会自动消失。为此, 每隔一定时间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