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高中地理环境教育的现状与实施策略-以西安市长安一中和高新一中国际部为例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程;环境教育;实施策略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环境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当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在科学地认识资源、人口、环境基础上,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中学期间正是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的最佳时期,而地理课程在实施环境教育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地理科学的主题就是探索人地关系,因而环境教育是地理学科教学的一项重要职能,开展高中地理环境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理环境教育的要求是:“高中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学生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新一轮的课改主张合作探究式学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课堂观察法研究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实施情况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对国内外的环境教育的研究和发展状况进行了回顾,以西安长安一中(高中部)和西安高新一中国际部为例,选取两个学校的高一年级的学生和地理教师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法对学生及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环境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具体内容包括学生环境知识的掌握情况,环保意识水平的高低,课堂的环境教育实施情况,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调查以及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70%以上的同学对环境问题还是比较关注的,60%以上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环保意识,但对于一些基本的环境知识还存在欠缺。由于两所学校的办学目的、性质的不同,开设的课程不同,高新国际部在高一年级开设了许多社团活动,所以高新国际部学校50%的学生经常参加环保活动,而长安一中的50%学生选择偶尔参加环保活动。一些教师在上课时对于有涉及环境的内容时才会开展环境教育。这主要与学校教师的课时、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关。

通过对环境教育实施的可行性分析,针对地理课堂内外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在课堂内主要通过讲授法渗透环境知识,课堂讨论探究强化环境教育,多媒体深化环境知识,环境案例分析向学生普及环境知识。课堂外可以通过实地参观调查,开展环境教育专题讲座,通过环境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对长安一中和高新一中国际部两所学校的调查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策略,对高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