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630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论述强调的学习动机类型是( )。

A. 内部动机

B. 外部动机

C. 社会交往动机

D. 自我提高动机。

【考点】学习动机类型。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学习动机的分类的考查。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学习动机的内驱力成分,可分为认知动机、自我提高动机和社会交往动机。其中,社会交往动机和自我提高动机属于外部动机,认知动机属于内部动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的是学生的好学和乐学等认知动机。另外,学习动机还可以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来分成:近景的直接动机和远景的间接动机; 第三种,就是奥苏贝尔将学校情境中的学业成就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因自己的学业而获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

2.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问题来源于教育实践,研究成果也将服务于教育实践。因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了作必须和教育实际密切结合,即遵循( )的要求。

A. 客观性原则

B. 发展性原则

C. 教育性原则

D.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D

3. 强调应该研究自然的社会情境中的人的行为的学习理论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同化理论

C. 社会学习理论

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答案】C

4. 被称为工作记忆,在信息加工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 )。

A. 长时记忆

B. 有意记忆

C. 感觉记忆

D. 短时记忆

【答案】D

5. 奥苏伯尔用同化论解释有意义学习的过程,同化论的核心是( )。

A. 接受学习观

B. 相互作用现

C. 讲授教学观

D. 发现学习观

【答案】B

6.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

A. 知识经验

B. 观念和信念

C 道德认识

D. 道德观

【答案】B

7. 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在研究方法上主要体现了( )。

A. 人本主义取向

B. 科学主义取向

C 解释主义取向

D. 历史主义取向

【答案】B

【解析】教育测验运动,是指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原先的考试制度己不适应当代的教育,所以对教育测验方法进行改革及对提高测验的客观性进行研究的运动,如智力测验、学力测验。实验教育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主要是采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来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关系的理论。可见,教育测验运动和实验教育学都是追求用科学、定量的方法来研究教育。

8. 加涅认为:执行控制系统是有意识进行的,因此必须在( )中进行。

A. 感觉记忆

B. 短时i 己忆

C. 瞬时记忆

D. 长时记忆

【答案】B

9. 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力量或内部机制是( )。

A. 学习目的

B. 学习兴趣

C. 学习动机

D. 学习态度

【答案】C

10.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 )

A. 心理评估

B. 心理诊断

C. 心理辅导

D. 心理测验

【答案】A

二、简答题

11.简述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答案】(1)操作技能学习的高原现象

操作技能的高原现象是指在结构比较复杂的操作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这一现象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出现一段接近水平的线段,此时曲线不但不上升,甚至还可能出现少许下降。但在高原期后,曲线又继续上升。

(2)高原期现象产生的原因

感觉机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 提高练习成绩的新的活动结构和方法尚未形成; 练习方法不当; 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 产生心理卜和生理卜的疲劳; 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意志品质小够顽强等。只有消除这些消极因素的干扰,才能避免高原期现象的发生。

12.在编制学绩测验时,应如何命题? 怎样评分?

【答案】标准化学绩测验是指由学科专家和测验编制专家共同按照标准化程序为受过某种教学或训练的人员编制的测验。

(1)命题

编制学绩测验的核心是命题,要编制良好的学绩测验,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命题的方法和技巧。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