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安大学政治与法学学院7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包括:
(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大变化。
①社会生产力方面,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蒸汽化,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当今社会资本主义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
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增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社会化程度更高,范围更广,层次也更多了。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资本主义私有制仍然是整个社会所有制结构的基础,但所有制结构明显地复杂化和多元化,纯粹的个人所有制结构不断萎缩,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趋势增强。国家资本所有制的出现,股份制、合作制经济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是资本社会化和国际化的突出表现和具体载体。
(2)上层建筑的变化和资本剥削方式的重大变化。
①上层建筑的变化:
a. 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这是当代资本主义上层建筑的一大趋势和重要特征;
b. 上层建筑更加完备和科学,国家的法治化程度大大加强;
c. 政党政治日趋成熟,意识形态色彩逐渐淡化;
d. 资产阶级民主形式进一步扩大,公民权利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新的拓展。
②资本剥削和政治统治变得更加隐蔽化、智能化、法治化和多样化。
③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从国内的阶级对立和斗争,演化为国际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和斗争。
(3)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①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传统的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出现了分化。
a. 传统的无产阶级分化为现代多层次多类型的工人阶级,出现了五颜六色衣领的工人;
b. 资产阶级的队伍也有所变化: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经理阶层成为新兴资产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垄断资本家的力量愈发强大; 中等企业主数量膨胀; 国家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和高级知识分子在资产阶级队伍中占突出位置。
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中最重要的现象是中间阶级的扩大。
(4)当代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 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联合国地位的提高; 国际组织兴盛。
2. 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木原则?
【答案】(1)认清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义语,而狭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则是指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核心的社会主义理论。
②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联系与区别。
③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联系与区别。
(2)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①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一个客观的、自然的历史进程。
②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必须经过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
③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
④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须要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政党的正确领导。
⑤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必须掌握政权。 ⑥人类社会要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后,还要经历几个历史阶段才能逐步建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3. 试述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
【答案】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探索的主要成果主要包括:
(1)邓小平理论的正式提出和社会主义改革伟大事业的重大发展
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先后在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谈话,精辟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了在实践中和理论上经常困扰我们思想、影响我们前进的许多重大问题。
①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②1992年党的十四大强调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依据。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必须把发展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③1997年的党的十五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理论简明概括为邓小平理论,并充分肯定了它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十五大报告指出:“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成功迈向21世纪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期间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结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思想定位为党的指导思想。
①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都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②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努力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以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③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指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曰日日。
(3)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200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①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坚持发展,才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从根本上做到富民强国。
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③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本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协调发展的原则,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④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中央与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