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己糖单磷酸途径)。
【答案】
(己糖单磷酸途径
)即磷酸戊糖途径,是葡萄糖
和
5-磷酸核途径是细
分解代谢的一条旁路。6-磷酸葡萄糖酶促氧化分解,产生5-磷酸核酮糖、
胞产生还原力
2. 配体(ligand )。
的主要途径,
酮糖经过一系列非氧化还原反应,重新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或其他糖酵解中间物。
为核酸代谢提供磷酸戊糖,同时是细胞内各种单糖互相转变的重要途径。
【答案】配体是能够与特定受体结合的各种物质的总称,如所有的激素,它们可能是小分子,也可能是大分子。
3. 反意义链。
【答案】反意义链又称模板链,是指可作为模板转录为RNA 的那条链,该链与转录的RNA 碱基互补(A-U ,G-C )。
4. 盐溶。
【答案】盐溶是指加入少量中性盐而使蛋白质溶解度增加的现象。中性盐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影响,在盐浓度较低时,由于静电作用,使蛋白质分子外围聚集了一些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从而加强了蛋白质和水的作用,减弱了蛋白质分子间的作用,故增加了蛋白质的溶解度。
5.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答案】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序。维持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为共价键,主要为肽键。
6. 核苷。
【答案】核苷是指各种碱基与戊糖通过C-N 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7. 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
【答案】亲和层析是指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或其他分子的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是指使用带有固定的带电基团的聚合树脂或凝胶层析柱分离离子化合物的层析方法。
8. 表达载体(expression vector)。
【答案】表达载体是指为使插入的外源DNA 序列可转录,进而翻译成多肽链而特意设计的克隆载体。
二、问答题
9.
确定一个酶催化反应的
【答案】
当可得:当当当由于
时,有方程:时,有方程:时,有方程:
为酶的特征常数,不可能为0, 所以要使本式成立,
则需
的困难之一需要很高的底物才能使酶完全饱和,需要多大的底物
时,由米氏方程:
浓度(以Km
的倍数表示)才能得到初速度的
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只有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才能使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 综上,底物浓度为3Km 、9Km 、19Km 、无穷大时才能得到初速度
的
10.为什么凯氏定氮法只能粗略检测蛋白质含量? 请写出一种不増加设备的情况下就能排除杂氮的影响的方法?
【答案】凯氏定氮的原理是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馏出并被过量的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碱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由于蛋白质含氮量比较恒定 (16%), 可由氮量计算蛋白质含量,故此法是经典的蛋白质定量方法。该方法是测定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总氮量 的一种方法,并且受到滴定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只能粗略检测蛋白质含量。
排除杂氮影响,可以把待处理样品溶解,溶解后用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测定沉淀部分可以排除杂氮的影响。
11.在时,
(1)在为
的水解反应可以写成:
分子上新形成的电离基团,其其中有多少来自
的电离?
为
若总的自由能
(2)
和
分子上末端磷酸的为和由末端磷酸衍生的无机磷酸,
其
为
该无机磷酸的电离是否对总的有影响?
值(2.3),因此,它的
也无影响。另
为12.5,
在
时基本不电离,
因此它对
【答案】(1)根据公式
:
来自
电离对
电离产生的自由能为影响。新形成的酸性基团
(2
)由于
末端磷酸中最强的酸性基团在水解前后具有相同的
的影响可用公式计算:
一个酸性基团水解后酸
可见,
无机磷酸的电离对总的
有影响,其中自由能来自于无机磷酸。
12.试说明蛋白质四级结构具有结构和功能上的优越性。
【答案】(1)增强结构稳定性。蛋白质表面与溶剂水相互作用常不利于稳定,亚基缔合使蛋白质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降低,増强蛋白质结构的稳定性。
(2)提高遗传经济性和效率。编码一个同多聚蛋白质的单体所需的DNA 比编码一条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多肽链要少,因此蛋白质单体的寡聚体缔合在遗传上是经济的。
(3)使催化基团汇集在一起。许多寡聚酶可使不同亚基上的催化基团汇集在一起形成完整的 催化部位。例如,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部位是由相邻的亚基对形成的,解离的单体无活性。
(4)具有协同性和别构效应。大多数寡聚蛋白质借助亚基相互作用调节其生物活性,如酶的催化活性。多亚基蛋白质一般具有多个结合部位,配体分子结合到结合部位对其他部位产生的影响(如改变亲和力或催化能力)称为别构效应。 13.复制起始过程如何受甲基化的影响?
【答案】
亲本
通常发生种属特异的甲基化。在复制后,
两模板一复制体双链
有更高的亲和力。半甲基化的
是半甲
基化的。半甲基化DNA
对膜受体比对
不能复制,从而
防止了在成熟前复制。
14.免疫球蛋白基因重组过程中产生的P 核苷酸和N 核苷酸是如何来的?它们产生的意义和需要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答案】免疫球蛋白基因在重组过程中,条链,
形成
末端。
游离
复合物切开其核苷酸与基因接头处的一
攻击另一条链的酯键,在基因片段末端形成发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