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740艺术史之艺术学概论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艺术意象
【答案】艺术意象是艺术主体的审美认知和审美情愫与客体物象实现化合后的心理形态,同时它也氤氲于这种心理形态的物态化表现之中。艺术意象是主体艺术思 维及其情感活动的结果,是凝结了主体生命意识和审美理想的感性显现。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艺术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表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2. 艺术发展的自律性
【答案】艺术发展的自律性就是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从艺术的纵向发展来看,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明天之间的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 第二,从艺术的横向联系来看,不同民族艺术之间以及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之间必然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这就是多民族艺术的借鉴与创造,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相互影响与融合。
3. 审美直觉
【答案】审美直觉是一种瞬间领悟能力。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或艺术鉴赏活动中,对于审美对象或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地观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之中,这种能力就是审美直觉。审美直觉体现为对形式美的敏锐感受和对审美意蕴的瞬间领悟的浑然一体,具有整体性、直观性、自然性等特征。
4. 电视散文
【答案】电视散文是一种具有浓郁抒情氛围的电视文学样式,它主要是通过特定的屏幕声画形象,散点式地反映创作者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忆的生活情景和刹那间的思维活动,运用独特的电子制作手段将散漫的思维碎片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散文般优美的意境。电视散文将电视与散文联姻,催生成一个新的文学载体,具有文学性,包涵浓郁的情感、深邃的思想、广阔的社会生活时空等,给人以无限的想象审美空间。同时它又具有电视性,以画面、音乐、色彩、字幕、声响等艺术元素构成直观的审美视觉空间,在与观众的直接交流中,产生审美的即时互动效果。电视散文的代表作有温州电视台的《永远的廊桥》、四川电视台的《哑巴渡》等。
5. 自由诗
【答案】自由诗是一种不拘格律,音韵、字数、句数自由的诗体,又称新诗,与格律诗相对而言。自由诗一般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歌作品,其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一般认为,19世纪美国诗人惠特曼是自山诗的创始者,其代表作是
诗集《草叶集》。“五四”前后,自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等在此期间均有新诗问世。
6. 艺术管理
【答案】艺术管理是五种传统管理的应用——计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控制。艺术管理有助于表演和视觉艺术作品,并把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给观众。从理论上讲,主要有几个途径,首先是目标管理、行政手段、法制管理。
7. 艺术思潮
【答案】艺术思潮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在艺术领域中出现的新的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的一股潮流。艺术思潮往往具有两个特征:新的艺术思想,其中包括新的创作主张、创作倾向、艺术手法及体现出的风格特色; 形成影响广泛的群体性潮流,表现为在一定艺术思想和创作倾向下的群体性活动。如批判现实主义文艺思潮、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等。
8. 艺术符号
【答案】艺术符号是符号学文学批评的术语之一,语出德国哲学家卡西尔的《人论》。卡西尔认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或符号体系”,它是对“人类经验的构造和组织”。艺术符号与日常言语符号的差别不在手段而在日的,前者表现美感,后者表现概念。后美国学者苏珊·朗格提出“艺术是表现人类情感概念的符号”,她认为艺术符号不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更是浓缩情感记忆的生命精神。艺术符号具有任意性的特点,即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习惯。
二、填空题
9. 京剧“四大名旦”是梅兰芳、尚小云、_____和荀慧生。
【答案】程砚秋
【解析】“京剧四大名旦”的称谓山沙大风于1921年的《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四大名旦”分别是指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王瑶卿对四大名旦进行了恰如其分的评价:梅兰芳——“样”; 程砚秋——“唱”; 荀慧生——“浪”; 尚小云——“棒”。其中,梅兰芳(1894~1961)出生于京剧世家,在京剧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上均进行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创新,其功底深厚、嗓音圆润、扮相秀美,被称“梅派大师”,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程砚秋(1904-1958),自幼学戏,演青衣,受师于梅兰芳。他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讲究音韵,注重四声,追求“声、情、美、水”的高度结合,创造出一种幽咽婉转、起伏跌宕、若断若续、节奏多变的唱腔,世称“程派”,代表剧目有《四郎探母》、《玉堂春》等。
10.克里木特是19世纪未_____画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分离
【解析】克里木特,奥地利画家,他早年的画风承习了英国拉斐尔前派和法国印象派的传统,
自创立“分离派”后,开始把亚述、希腊和拜占庭镶嵌画的装饰趣味引入绘画中,用“孔雀羽毛、螺锢、金银箔片,蜗牛壳的花扩、色彩或光泽”,创造了一种“画出来的镶嵌”绘画,使作品中的绘画和工艺性达到了极点。其主要壁画和绘画作品有《音乐》、《哲学》、《贝多芬》等。
11.民国时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曾提出了“_____”的著名美学观念。
【答案】以美育代宗教
【解析】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中首次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观念。宗教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神秘事物产生敬畏及崇拜,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宗教所憧憬的理想是虚无的,是自我麻醉。与之相反,美育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是对现实和万物的鉴赏认知活动,它能促成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以美育代宗教”是教育思想、观念、内容、性质和方法等方面的一场革命。
12.中国盛唐时期的艺术繁荣,史上习称“_____”。
【答案】盛唐之音
【解析】盛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艺术发展的顶峰,盛唐音乐的繁荣既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当时国势兴盛、经济昌明在音乐文化艺术领域的积极收获,同时也与唐王朝三代最高统治者对音乐文化艺术的特殊偏爱和倡导密切相关。同时盛唐的书法和绘画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涌现出大批的书法家和绘画家,如颜真卿、张旭、柳公权等。
13.用直线将作者与其作品连起来。
柴可夫斯基 《三姐妹》
张彦远 《琵琶记》
高则诚 《天鹅湖》
莫奈 《历代名画记》
契诃夫 《日出·印象》
【答案】作家与作品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14.《屈子行吟图》的作者是_____。
【答案】陈洪绶
【解析】陈洪绶,字章侯,明末清初绘画家。陈洪绶早年受业于山水画家蓝瑛,后又从周防、徐熙、黄筌、李公麟、王蒙等名家作品中吸取传统绘画的精华,博采众长,融合新机,在人物、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