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62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教育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
A. 示范性
B. 长期性
C. 复杂性
D. 主体性
【答案】A
2. 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有( )。
A. 文学艺术活动、文娱体育活动、社会公益劳动、小组活动
B. 社会实践活动、文学艺术活动、社会公益劳动、课外阅读活动
C. 文娱体育活动、互访活动、科技活动、课外阅读活动
D. 学科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公益劳动、自由活动
【答案】B
3. 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
A. 礼、乐、射、辞、书、数
B. 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 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 礼、乐、射、御、书、数
【答案】D
4. 最普遍、最广泛、也最受青少年喜爱的课外活动是( )
A. 社会政治活动
B. 科技活动
C. 文学艺术活动
D. 体育活动
【答案】D
5. 一些事例显示,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都不很成功。这表明人的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
B. 可逆性
C. 模仿期
D. 关键期
【答案】D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即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时不均衡的。有的方面在较低的年龄阶段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有的方面则要到较高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个体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发展高峰,第一个高峰即出生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就是青春发育期。这就是关键期,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而教。而发展的关键期是指身心某一方面的发展最快的时期,在发展关键期内,相应的方面对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刺激特别敏感,错过了关键期,同样的刺激便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对“兽孩”进行的补救教育错过了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很难成功。因此,答案选D 。这道题的关键是“补救措施”,如果是顺序性就可以补救。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时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个一个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
6. 西周时期贵族家庭的儿童教育体现了循序渐进的要求,在其最初阶段更为注重( )
A. 学习计数和练习写字
B. 训练基本的生活技能
C.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D. 养成端正的道德品行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西周时期贵族家庭儿童教育的特点的了解程度。《礼记·内则》记载了贵族家庭教育的逐步要求:“子能食食,教以右手; 能言,男唯女俞。男荤革,女荤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可见,在家庭中,从小就进行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习惯的教育,如取食物用右手等,进而教以初步的礼仪规则,如尊敬长辈的礼节,以及确立初级的数、方位和时间观念。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支配下,要求男治外事,女理内事,从7岁开始进行男女有别的教育。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7.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语出自( )
A. 《论语》
B. 《学记》
C. 《孟子·尽心上》
D. 劝学篇
【答案】C
8. 在文献检索时,研究者不仅要搜集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资料,也要搜集与自己观点不一致甚至对立的资料。这体现了文献检索的( )。
A. 矛盾性原则
B. 逆时性原则
C. 选择性原则
D 全面性原则
【答案】D
9. “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
A “苏湖教法”
B. “三舍法”
C. “积分法”
D. “六等黔陆法”
【答案】B
【解析】三舍法是宋代三舍考选法或三舍选察升补法的简称。为熙宁“新政”之一。当时,进士科重诗赋,明经科专记诵,王安石认为不能造就用人才,因建议神宗,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创立太学生三舍法,将太学生分为上舍、风舍、外舍三等。在一定的年限及条什下,外舍生得升入内舍,内舍生得升入上舍; 上舍生考试成绩优异者直接授官,中等者直接参加寥试,下等者直接参加省试。三舍法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考察。“苏湖教法”为宋代学者胡缓所创。胡缓在苏州和湖州两地进行教学时,一改当时崇尚辞赋的学风,而重经义及时务,在学中设经义斋和治事斋,根据学生专长的爱好分斋而教。经义斋学习六经,治事斋学习治兵、水利、算数等,使学生各择一专业再兼学一专业。教学方法也与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同,而是以明体达用,培养有世纪才干的人为目标。元代中央官学实行“积分法”,方法是根据学生的月考成绩,优等者给一分,中等者给半分,下等者不给分,年终积分至八分以上者升补上一等级,若不能升等,来年积分即归零,这种制度实际上是对宋代“三舍法”的继承和发展。清代在府州县学中创立严格的“六等黯步法”,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特点是,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把生员的等级与学业成绩紧密挂钩,有助于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10.人类的教育活动与所谓的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的教育活动具有( )
A. 自然性
B. 社会性
C. 生产性
D. 适应性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