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编辑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版面语言? 结合你所熟悉的报纸实例,分析近几年我国报纸在版面语言运用方面的变化。你认为版面语言为什么会发生上述变化?

【答案】(1)版面语言

①版面语言是指版面所运用的材料和结构规则构成版面表现内容的特殊语言,是新闻通过版面编排与设计,用最符合自己身份的音量、音色、语感以及语言量来表达的一种语言。

音量指的是新闻的自身分量和新奇程度,它们在版面上的表现力度。音色指的是新闻内容的情感类型,庄重、悲切、愤怒、欢快等等,它们在版面上的表达形态。语感指的是新闻内容的结构类型,它们在版面上如何表述。语言量指的是新闻内容的总量,它在版面上占有的面积。

②版面语言是相对稳定的。一些早期报纸的版面安排的材料和结构规则,如字符、线条以及栏的转接等,现在依然存在并被运用。

③版面语言又是发展的。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编辑经验的积累,现代报纸版面语言比之过去更为丰富了。比如,色彩已成为现代报纸版面传情表意的重要材料,而在早期报纸是不可能具有的; 现代报纸版面的结构规则,由于版面的扩大、栏的增多以及对版面认识的深化,也有了不少变化。版面语言及其运用的变化和发展是报纸演变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2)近几年我国报纸在版面语言运用方面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视头版的开掘。所有的报纸都很重视头版,因为头版是读者阅读报纸的开始。随着报业竞争的加剧,市场上可见的报纸种类越来越多,除了一些忠实读者,许多人往往会根据他们对某份报纸头版的第一感觉来决定是否购买。而现在报纸的运营是否成功和读者的选择是息息相关的,因为现在还很少有报纸可以依靠营造一种精英文化,吸引一批固定的读者群来维持报纸,很多报纸还是需要靠大量的零售量和订阅量来吸引广告商。

②图像的应用多样化。图像不仅可以传递信息,而且由于它是展开的、形象的,读者翻开报纸就能直接、迅速地感知它,因而图像是构成报纸外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与字符相比,在吸引读者注意,增强版面强势,以及美化、活泼版面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图像,特别是具有动态的、大幅面的图像,往往是版面的视觉中心。重视图像己经成为当今报纸改革版面的一个趋势。

③用色彩和线条强化版面。随着娱乐消费形式和信息获取渠道的增多,小少报纸为了和其他的媒介竞争,纷纷推出了彩色版面,彩色报纸蜂拥而出,有些报纸甚至采用了全彩印刷,色彩的作用日益突显出来。都市类报纸也早已刮起了“彩色风”,改头换面,以求推动报纸的销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寻得一定的生存空间。

④副刊版的独立和个性化。传统的副刊是诗歌、散文、小说、文艺评论之类的媒介载体,而近年来,副刊,特别是都市报的副刊,外延不断扩大,综合性副刊呈现出相对缩减的趋势,传统

的文艺副刊也演变成广义上的副刊的一个种类。内容界定愈来愈清晰的专刊迅速崛起,一方面是顺应了读者对阅读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报纸自身发展,扩大影响力、吸引读者的一个有效策略。都市报多将副刊版面独立成叠以与其它版面区分开来,版序也打破传统报纸的排列方式,制作以经济、文化、生活为主题的独立成叠的副刊板块,这些版面的编排方面,将过去常用的一些栏目报花取消而代以简洁的栏目和标题,版面设计清新、明朗,注重图片的运用,富有视觉冲击力,形成了报纸自身的特色。

(3)版面语言发生变化的原因如下:

①在信息爆炸,信息传播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如网络等不断形成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而传统媒体也在寻求新的变化和突破,在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介的冲击下,报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生存环境也日渐严峻。穷则变,变则通,相当多的报纸开始了变革之路,以期在日益激烈的媒介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②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各类报纸纷纷意识到:想在争夺受众中取胜,不仅要报道出好新闻以满足其求新、求奇、求知的需求,还必须依靠报纸的“第一眼效应”,即版面的吸引力。版面是读者透视报纸的第一扇窗户,凭借对新闻内容的布局安排,传达出报纸对新闻事件的立场和态度,因此版面是一份报纸个性和风格的最直观表现。这场方兴未艾的版面革新浪潮中,越来越多的报纸在色彩、图片、标题、版式等各种版面因素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众多报纸为争夺读者视线开始在版面设计上花大力气,做大文章,一时间彩报横行,五颜六色、图文并茂、厚题薄文,以此形成视觉冲击。

2. 简述压缩稿件的原因和原则。

【答案】压缩,是指通过对稿件的删意、删句和删字,使原稿在内容上更加突出重点,在章节上更加紧凑,在表述上更加简练。

(1)压缩稿件的原因

①稿件累赘、冗长。冗长是来稿最常见的一种毛病。生怕读者不知道,把自己知道的都写上,是写稿的人特别是初学写稿的人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有的作者还认为,事实宁可写得全面些,写得详尽些,以便编辑有选择、修改的余地。

②非新闻事实或离题的议论多。

③稿件篇幅过长。

④报纸的特定要求。稿件并不冗长,只是限于版面,不能不作一些删节。

(2)压缩稿件的原则

①消除赘余,但不损伤原稿主干

册1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稿件中的精华,因此删除赘余的同时要注意保存稿件的精华,而不能把精华连同赘余一并删掉。

②与新闻价值相适应

新闻稿的长短受新闻价值的制约。压缩稿件要符合这个要求。对于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事实可以适当写得详尽一些,对于新闻价值较低的事实要尽量写得简略,对于毫无新闻价值又并无必

要叙述的事实则要删除。

③顾及版面刊登的可能

形式应服从内容,因此不顾内容的需要,机械规定稿件的字数是不可取的。但版面不能随意扩大、缩小,因此压缩稿件时要尽量顾及版面刊登的可能。小型报纸版面容量小,更要注意这点。

④压缩后的稿件应该符合新闻媒介一贯的风格和特色,因为不同的媒体对于稿件的长短和质量有不同的要求。

⑤压缩稿件除了要对原稿的内容和文字进行删除外,有时为了使稿件能上下连贯、保持完整,还要在删掉一些段落和文字的同时,增补一些字句,以完整、准确地表述报道内容,使得全文通畅、一气呵成,不致因删改出现新的问题或差错。

3. 联系实际说明报道策划者应如何对报道客体进行价值判断。

【答案】新闻报道策划的客体是指媒体报道的对象。客体信息,广义上而言,是来自报道客体(对象)的各种信息。在报道策划的实践中,客体信息,是指其中能为报道策划者判断报道价值提供依据的那一部分。无论这种信息是否可供公开发表,只要能提供这种依据的,就是需要把握的客体信息。它包括客体形成的条件、客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对客体的期待等。只有把握了这些有用的客体信息,才能对报道客体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l )全面把握客体形成的条件

变动是报道的客体。一个变动之所以发生,是由各种内部条件决定的。例如,宁夏某地引黄河水治沙,水就是重要条件。一项报道称,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来到这里,曾说:“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非要在这样的地方种树? ”现在人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办到了! 但是对这项报道,一位知道内情的人士并未感到欣慰,他长叹道,那是用了多少黄河水才种出一棵树! 在这里报道策划者大力宣扬引黄治沙的经验,却忽略了这样的事实:现在黄河经常断流,是否有足够的水源来支撑!

与此相反,美国新闻史上被称为策划报道范例的《纽约时报》对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的报道,就是及时把握丁相关信息,对报道客体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的结果。1912年4月15日凌晨1:20,该报收到美联社的消息: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到美国的初次航行中触撞了冰山。该艘豪华巨轮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船,这次会沉没吗? 编辑主任范安达了解到在纽芬兰的马科尼无线电台曾收到了该船发出的呼救信号。接着他立即询问在哈里法克斯和蒙特利尔的《纽约时报》记者和白星航运公司办公处,得知该船的无线电报在第一次呼救后半小时,已不再作声。根据这些信息,范安达果断认为该船一定已经沉没。于是他和其他编辑一起,在凌晨3:30以前已将消息、有关船上乘客的背景介绍以及该轮船的照片准备齐全。当日上午,当其他报纸关于这件事的报道还不完全和不确切时,《纽约时报》却以数栏大字报道了泰坦尼克号已经沉没的消息。这次报道之所以成功,重要的原因是范安达及时捕捉到判断轮船生存状态的信息,并果断作出了准确的判断。

(2)注意把握客体的历史背景

报道的是客体的现在,但是它的过去(历史背景)对于理解现在,不无参考价值。而且有些客体值不值得报道,站在什么高度来报道,只有了解客体的历史背景才能弄清楚。

2000年两会期间,西部大开发成为报道的热门话题。《中国记者》派人访问了政协常委、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