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试论中国山水画皴法的历史演变和审美意义

关键词:中国山水画 皴法 历史演变 审美意义

  摘要


摘要 本文选择中国山水画皴法作为研究对象,理由在于:皴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从而具有了独特的价值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皴法也体现出各自不同的审美特征。皴法从理论到实践上的不断丰富为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因此,深入研究山水画的皴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文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谈皴法的含义和历史渊源。皴法来源于自然界真实的山石纹理,它的形成与地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皴法在古代的发展,文中以“斧劈皴”、“披麻皴”的发展为线索来展开论述山水画皴法的历史渊源。
通过前一部分的梳理,第二部分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的分析了山水画皴法内在的文化意蕴和美学内涵。首先,从外在形式看,皴法作为“程式化”的典型形态,具有形式美的因素。皴法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线条美、力度美、肌理美等方面。其次,从皴法的美学内涵上看,它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
第三部分谈二十世纪中国山水画家表现语言的新发展,其表现语言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尤以黄宾虹、李可染、石鲁最为突出。黄宾虹运用“一波三折”的“解索皴”以及“折带皴”表现山水浑厚华滋之“内美”;李可染通过写生重新步入早期中国山水画摸索“皴”的阶段,突破了写实性描绘的旧程式;石鲁则在荒蛮粗犷的黄土高原中发现了“黄土高原皴”法,开拓了表达真实性感受的又一境界。二十世纪山水画审美取向整体表现出追求阳刚大气、雄强浑厚的艺术风貌。
小结:通过对中国山水画皴法从古代到近现代的发展、演变和它所蕴含的美学内涵,进而得出结论:形式语言的创新是推动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革新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创新,应该广泛的借鉴古今中外的艺术形式,为我所用,以便更好的促进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