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2. 社会化

【答案】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长期过程,包括五种类型:①初始社会化:②预期社会化; ③发展社会化; ④逆向社会化; ⑤再社会化。

3. 虚拟社区

【答案】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它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相对而言的。它也具有实在社区的要素,比如有一定的活动区域; 有一定数量固定的人群,人与人之间有着频繁的互动。虚拟社区存在于与日常经验的物理空间不同的电子网络空间,社区的居民为网民,他们在一定的网络空间内围绕共同的需要和兴趣进行交流和活动,并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 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5. 阶层性贫困

【答案】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产资料不足、缺少社

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6. 形式性合理与实质性合理

【答案】在一个经济系统中,如果所有的行动都可以用量来表不,即能被计算并尽可能以货币单位这一形式来表示,那么这些行动在形式上是合理的,即属于形式合理的经济行动。其合理性的程度由计算的可运用程度决定。

实质合理性是指通过一种以经济为取向的社会行动方式,根据某些价值的基本要求,向现存的人的群体供应产品。其合理性的程度与产品的实际分配方式以及被提供产品的人群的范围有关。实质合理性并不满足于日的合乎理性的计算,而是要提出伦理的、政治的、功利主义的、享乐主义的、等级的、平均主义的或者某些其他的要求,并以此用价值合乎理性或者在实质上日的合乎理性的观点来衡量经济行为的结果。

7. 泰罗制

【答案】弗里德里克·泰罗在20世纪初创建丁科学管理理论体系,他这套体系被人称为“泰罗制”。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的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重点放在计划、标准化和在作业层改进人的努力方向,以便用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个工人的生产效率,使劳资双方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益。

8. 潜功能

【答案】潜功能是指那些不明显、不为人们所预料的和不易为大多数人所认识的那些功能。默顿在“显在功能和潜在功能”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功能分析范式,此文被认为对推动功能主义的经验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简答题

9. 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案】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力一向。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

组织是依靠特定的目标来维持其存在的,组织内部的一切活动也是围绕目标而进行的。失去目标,便意味着组织活动失去其合理依据。

(2)组织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它包括两个方面:

①对内是指组织在制定方针、政策和策略时,要以满足目标要求为准绳。

②对外是指向社会大众宣告本组织的宗旨、性质和任务,明确其发展方向,使人们认识并了解这个组织,以便加入该组织或与该组织发生联系。

(3)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

组织活动都是围绕着组织目标进行的,这种活动是否有效益或效率,以及效益和效率如何,就看它活动的结果接近于组织目标的程度。

10.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有哪些显功能?

【答案】现代教育设置在社会发展中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它的显功能包括五个方面:

(1)它具有传授知识与技术,传播文化的功能

一个社会的知识、技术、文化是一代代地往下传的,学校向青年一代提供现代社会所尊奉的特别重要的知识、技术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我们了解历史、地理、现存社会体制的优越性,了解社会中的习俗和道德,学会怎样看书、写字和计算数字,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以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

(2)教育设置使个人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是实现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了有组织、有目的的系统化受教育的各种条件。学校是一个组织机构。学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学生必须学习和遵守这此行为规范和准则,按照规范的要求去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并理解和把握这种有组织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3)教育设置是通向事业和经济成功的重要途径

这是因为教育具有筛选人才和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的功能。学校把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筛选出来,让他们去从事不同的工作。对一个自由择业的社会来说,职业越好,向往并参与竞争这个职业的人就越多,于是学校通过给小同水平的学生以小同等级的文凭和学位来限制这些人的职业选择。学生所取得的最后学习文凭对他们的职业和生活具有很大影响。同时,教育设置根据社会需要,培养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向社会提供服务。

(4)教育设置具有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

教育把社会普遍的、共同的思想文化传授给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亚群体,把亚文化凝聚到主流文化中去,形成共同的文化传统,凝聚不同社会群体的力量。

(5)教育设置能扩大整个民族的文化遗产

教育不仅传播现存知识,而且还发展新的知识和技术。这是因为教育激励人们发明创造,开拓新的思维方法,同时,教育领域中的一部分教师,还经常从事科研活动,这些都能产生和增长新的知识。

11.文化可以区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答案】文化主要可以区分为以下类型:

(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精神文化可区分为理念文化与制度文化。

(2)主文化与亚文化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