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综合之经济地理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区域经济绝对差异

【答案】区域经济绝对差异是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

2. 增长极

【答案】增长极就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经济单位的集合体。经济的增长率先发生在增长极上,然后通过各种方式向外扩散,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增长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①在产业发展方面,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经济技术联系而成为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②在空间上,增长极通过与周围地区的空间关系而成为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 ③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

3. 农村工业化

【答案】农村工业化是位于农区的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农村工业化把先进的工业经济形态和工业文明植入到广大的农村,使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4. 空间相互作用

【答案】空间相互作用是指区域之间所发生的商品、人口与劳动力、资金、技术、信息等的相互传输过程。它对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建立和变化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能够使相关区域加强联系,互通有无,拓展发展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另一方面,空间相互作用又会引起区域之间对资源、要素、发展机会等的竞争,并有可能对有的区域造成损害。

5. 供应商园

【答案】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地的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即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这样,在如汽车制造等零部件需求种类繁多、且要求即时供应的厂商周围,形成了一种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6. 区域经济发展

【答案】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一般而言,经济目标是增强区域的经济实力,提高人均收入水平; 社会目标是改善人民的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 环境目标是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经济、

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及持续发展。

7. 经济梯度

【答案】经济梯度是指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经济梯度推移是指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地区向高水平地区过渡的空间变化历程。如果以基层行政区为单元,把各行政区的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数标示在各行政区域的中心附近,把数值相同的点连接成线,编制成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分布图,可以在地形图上反映出国家或某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的梯度变化状况。

8. 交通网

【答案】交通网是交通现象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由点和线组成。点即通常的汽车站、火车站、道路的交叉点、港口机场等交通节点,线则是连接点与点的铁路、公路、水路、以及空路等交通路线。

二、简答题

9. 收集相关文献,分析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创新思路。

【答案】(1)科学借鉴西方理论

①科学分析与提炼理论问题

②注重引入相关学科理论

③加强微观视角研究和政治经济分析

(2)突出我国国情特点

①重视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背景

②科学看待已有研究特点

③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特殊性

(3)兼容适宜研究方法

①合理使用模型与计量方法

②创新研究方法

③探索新的研究模式和思维方法

(4)抓住重点研究问题

①我国经济地理学中独特的研究问题

②新的问题

a. 金融业地理;

b. 因特网络产业地理。

10.评价韦伯工业区位理论的意义。

【答案】韦伯是第一个系统地建立了工业区位理论体系的经济学者。他的区位论是经济区位

论的重要基石之一,不仅是理论研究的经典著作,对现实工业布局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就其突出特点来说,主要有:

(1)首次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运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为之后的区位论学者提供了研究工业区位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

(2)韦伯区位论的最大特点或贡献之一是最小费用区位原则,即费用最小点就是最佳区位点。他之后的许多学者的理论仍然脱离不开这一经典法则的左右,仅仅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的修补而已;

(3)韦伯的理论不仅限于工业布局,对其他产业布局也具有指导意义,特别是他的指向理论已超越了原本的工业区位范畴,而发展成为经济区位布局的一般理论。

11.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答案】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

(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使资本和其它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较为顺畅地流动,促进了国际分工的细化和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发展。

(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跨国公司是世界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主要来源。在新技术扩散过程中,跨国公司通过对知识产品的内部化,解决了国家之间、公司之间交易费用昂贵的问题,加上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建立应用新技术的新企业,促进了先进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跨国界流动。

(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

跨国公司不仅为国际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资金,而且还为资金供求双方牵线搭桥,提高了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益。

(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

跨国公司在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投资、经营开辟了东道国丁解别国经济政策的新途径。另外,跨国公司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世界各国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加强与别国的协调与融合,以保证国家以及全球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这种政策上的协调和融合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经济活动全球化进程。

12.简述帕兰德区位理论和胡佛区位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异同点。

【答案】(1)帕兰德的区位理论

①生产区位布局

帕兰德在韦伯的等费用线分析的基础上,加入了等距离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距离相同的点的连线)、等时间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运送时间相同点的连线)、等商品费用线(某商品所需要的费用相同地点的连线)和等运送费线(特定商品的运费相同地点的连线)等概念。在此基础上,重点关注了运费率与等费用线间的关系,指出,当运费率小恒定时,等费用线就小再是固定间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