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性,18岁。既往无心脏病、咽炎、关节炎病史,发热并呼吸困难2天。查体:体温38.5℃,心率100次/分,心前区可闻及3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底可闻及细小湿啰音。为明确诊断需做的关键检查是() A.血培养。 胸部CT。 心脏超声。 血沉。 抗"O"。
多发性硬化的诊断依据不包括()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病灶。 有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复发和缓解。 脑脊液检查发现IgG上升或有寡克隆带。 家族史。 诱发电位、MRI等显示亚临床病灶。
男,10岁,发热一周,并有咽喉痛,最近两天皮肤有皮疹。体检:颈部及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1cm,脾肋下1cm。入院时血常规结果为:血红蛋白122g/L:白细胞115×109/L,白细胞分类:中性成熟粒细胞20%、淋巴细胞75%、嗜酸性粒细胞1%、单核细胞4%,原始细胞未见,血小板数189×109/L首先考虑下列哪种疾病() A.恶性淋巴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上呼吸道感染。
伤寒杆菌感染的特征性反应细胞是()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多核巨细胞。 淋巴细胞。
弛张热() 常见于登革热的热型。 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的高热期的热型。 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的热型。 常见于败血症、伤寒缓解期的热型。 常见于疟疾、淋巴瘤的热型。
哪一条不符合感染吸收修复和慢性迁延阶段物理因子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