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国际NGO的本土化研究

关键词:国际NGO、本土化、合法性、途径

  摘要

在中国,上世纪80年代初,部分扶贫国际NGO就在中国云南等地开始活动,国际NGO进入中国,不仅为中国带来了资金方面的援助,还为中国解决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模式。然而,由于中西方社会秩序、制度文化存在着的巨大差异以及中西方发展阶段的不同,国际NGO在中国开展活动必须走本土化的途径。同时,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公民收入的提高、中国社会中间阶层的形成、公众参与、志愿者行为的日益高涨以及中国学者、官员和社会活动家能力的增强也为国际NGO的本土化提供了资金、人力以及理论方面的条件。事实表明,国际NGO的本土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在国际NGO本土化的过程中,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政府主导型政治体制,国际NGO在中国本土化的前提条件是解决身份问题,即取得合法身份。本文以“绿色和平组织”、“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以及“国际狮子会”为案例分析了国际NGO本土化的前提即取得合法身份,并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归纳了国际NGO解决合法性问题的几个方案:设立项目办公室、与政府或本土NGO合作、建立分支机构等。本文还以“国际小母牛项目组织”为案例分析并论述了国际NGO项目的本土化途径。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为案例分析了国际NGO资金的本土化并论述了西方“直邮”以及在公共场所进行公众募捐的两个适合中国的有效筹款方式。人力资源的本土化是最有效、最深刻的本土化方式,本文还论述了国际NGO人力资源的本土化,即国际NGO管理人员在中国的获取、开发以及对管理人员管理的本土化方式;同时还论述了志愿者的获取途径,笔者认为,国际NGO在本土招募志愿者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播种志愿精神,而另一个有效的途径是对志愿者进行激励,其中无国界医生组织的“每月给志愿者发放补助金”的激励方式是一个有创新意义的激励方式。与此同时,本文还从中国本土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在国际NGO本土化的过程中,中国政府以及本土NGO应该充当着的重要角色:政府应该加快立法进程,建立一个高效、严密的管理机制,尽快把国际NGO纳入管理体系;而中国本土NGO应该进一步致力于能力建设,积极主动地与国际NGO沟通与合作,以早日担当时代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