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藏大学师范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哪项不属于蔡元培改革北大所提出的措施? ( )

A. 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B. 调整系科结构,改革教学制度

C. 设立校董,确立校长负责制

D. 改革管理体制,实行教授治校

【答案】C

2. 某校有2500名学生,现要抽取100名进行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调查者将学生总体按姓氏笔画排列,把总体划分为K=2500+100=25个相等间隔,如随机抽取第1名为第10序列,那么依次抽取第35、60、85、110……直至抽够100名学生为止。这种抽样方法是( )。

A. 简单随机抽样

B. 系统随机抽样

C. 分层随机抽样

D. 整群随机抽样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抽样方法的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简单随机抽样是以随机原则为依据的最基本的抽样方法,常用的有抽签法和随机数目表抽样法两种; 系统随机抽样是指按一定的间隔顺序,在总体中抽取样本。方法是先将总体中的每一个单元按一定标准排列并编号,然后确定抽样间隔,即用总体的个数除以样本个数,最后采用抽签法或随机数目表选择一个抽样的起点,按照抽样间隔依次往下选取样本i 分层随机取样是指按某些特征,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

,然后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从每个子总次或类别(即子总体)

体中独立地抽取子样本的方法; 整群随机抽样是指将总体划分成许多组或层,按照随机原则在组或层(整群)中抽样,抽取的整群全体成员均为样本。这道题算是很中规中矩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3. 20世纪20年代,从以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为指导思想,以教育和实业救国为追求,以工读结合为手段的教育运动,转变为追求革命救国道路的运动是( )。

A. 平民教育运动

B. 勤工俭学运动

C. 工读互助运动

D. 劳工教育运动

【答案】C

【解析】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正式产生于五四运动时期,它融合了泛劳动主义、互助论、新村主义、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多种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思潮。它的基本内涵是:尚俭乐学、以工兼学、勤工俭学、工学结合、工学并进、工学兼营、半工半读、消灭体脑差别等思想。

4. 认为学业求助是缺乏能力的表现、是对自我价值构成威胁的学生,其成就目标定向类型是( )

A. 掌握目标

B. 学习目标

C. 任务日标

D. 表现目标

【答案】D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中的目标定向理论的掌握程度。通常,在教育实践中,当儿童面对学业的失败和困难时,通常有有两种反应,一种表现出无助取向,把困难视为失败,看做自己能力低下的表现; 另一种,表现出进取取向,进取者则把困难视作暂时的挫折和进一步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将难题看做可以通过努力而得到解决的挑战,德韦克发现,这是因为这两类儿童有着不同的成就目标定向,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掌握目标定向,叫做学习目标定向,任务卷入目标定向。消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是成绩目标定向,也叫做自我卷入目标定向。由此可见,ABC 是同样的意思,是积极取向的学生对应的,这道题说的是消极取向的孩子,所以,应该选择D 。

5. 在古希腊教育史上,首次将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四门课程(即“四艺”)列入教学科目的教育家是( )。

A. 毕达格拉斯

B. 苏格拉底

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

【答案】C

【解析】苏格拉底将“算术、几何、天文”三门课程列为了必须学习的科目。而柏氏吸收和发展了智者的“三艺”及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课程,也总结了雅典的教学实践经验,在教育史上第

,其后便成了古希腊课程体系的主干和导源,支一次提出了“四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配了欧洲的中等与高等教育达1500年之久。

6. 下列文件中,最早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是( )

A.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答案】A

【解析】此题是对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个重要的教育文件的考查。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了“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

,在基础教育方面,实行基础管理的原则,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改革我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一环”

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1993年发布的“两基,两全,两重”和改变了毕业包分配等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是1999年发布的,重点是扩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2000年发布的。

7. 教育科学研究的目标是( )

A. 指导教育实践

B. 规范教育行为

C. 揭示教育规律

D ,制定教育方针

【答案】C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科学研究目标的理解情况。教育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这样类型的题目在教育学原理的前几年的试题中考查过,就是说,科学对应的就是规律,明白这个关键点,这道题选对也就很容易了。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8. 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的学习理论派别是( )

A. 社会建构主义

B. 激进建构主义

C. 皮亚杰理论

D. 信息加工理论

【答案】D

【解析】西蒙、安德森、加涅等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 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被表征: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就是说,信心加工理论主张知识是外部现实在人脑中的表征,可以说,这个理论认为人在知识的表征过程中是被动地,所做的只是将外部的东西移到脑袋中去。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建构主义则是在皮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