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01美术史论[专业硕士]之中国美术史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富春山居图

【答案】富春山居图,元代黄公望作,长卷大轴。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于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法有湿笔披麻皱,也有干笔效擦,用笔简练,使水墨发挥极大作用,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 釉陶

【答案】釉陶是指低温船釉表面有釉的陶器,胎质教坚硬,胎作灰白色,表面有一层灰白或青黄色的透明釉,火候高达千度左右,叩之有金石声,不易吸水,接近瓷器,因此也称原始瓷器。东汉是釉陶最发达的时期,釉陶器的种类有壶、蹲、罐、洗、博山炉、瓶等,还有坞壁建筑模型和俑人、猴、鸭、狗、鸡等陶塑; 此外,新出现了黑色釉。

3. 一笔画

【答案】“一笔画”是指刘宋时期杰出画家陆探微的一种绘画笔法。陆探微,擅长人物画,画过帝王和当代功臣、名士肖像,也画有一些风俗画与佛教图像。谢赫在《画品》中将他评为第一品第一人,说他的绘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他运用草书的体势,形成气脉连绵不断的“一笔画”的笔法。而画人则能做到“精利润媚”,“笔迹劲力如锥刀焉”创造的“秀骨清像”的人物形象,清秀隽永,是对崇尚玄学、重清淡的六朝士人形象的生动概括,他所创造的这种人物画式样在当时蔚然成风并影响到雕塑造型。

4. 原始瓷器

【答案】原始瓷器是瓷器的萌芽,在许多商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原始青瓷器物和残片。这些器物都是以高岭土或瓷土为原料,烧成温度一般达到摄氏1100℃以上,器表施有薄釉,釉色青绿带褐黄,吸水率比陶器低,胎质比陶器更坚固。原始瓷器是商周制陶工艺的一大发明,也是中国制陶业的转折点,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5. 秦玉署篆

【答案】玉著篆是一种书体,又叫“玉筋篆’夕,即小篆的别称。著、筋,即筷子。“玉著篆”就是“笔划丰肤如玉筋(署)”的篆书,其代表书家有秦代的李斯和唐代的李阳冰。小篆始于秦代,属于篆书类,字形呈长方形,结构比大篆要稳定,趋于规范。玉署篆文字流传下来的有两大类:一类是铸在铜器上的文字,如度量衡器、符印、货币、诏版等,此外还有瓦当上的文字。另一类

是刻石文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曾七次出巡,所到之处皆刻石颂德,炫耀其文治武功。秦二世效之,在始皇帝所刻碑石后续刻诏文。

6. 顾陆

【答案】顾陆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顾恺之、陆探微。陆探微的人物画师法顾恺之,顾恺之、陆探微_人画风皆为笔迹周密的“密体”,因而并称“顾陆”。顾恺之用线“紧劲联绵,循环超忽”,如“春蚕吐丝”,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陆探微作画“笔迹劲利”,气势连贯,被称为“一笔画”。代表作有《萧史》、《木雁》等。

7. 白描

【答案】白描是一种中国画技法的名称,是一种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由宋代李公麟所创。在白画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以不着色彩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而著称。白描既精密严谨又注重格法技巧,包含人文士大夫的审美情致。这一单纯洗练,朴素优美的艺术形式丰富了民族绘画的技巧。

8. 吴家样

【答案】吴家样指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独创的宗教图像样式,是张僧繇“张家样”以后的一种新的更成熟的中国佛教美术的样式。“吴家样”与“曹家样”的显著区别,被宋代评论家用“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加以概括。吴道子注重线条的运用,他的线条一向富有运动感和强烈的节奏感,注意整个画面气氛的统一与具有运动感的表现。有着“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效果,即“吴带当风”。

9. 文人画

【答案】文人画是指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创作的,鲜明反映他们生活理想和审美情趣的绘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的绘画。特点是重视文化修养,强调笔墨趣味,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标榜“士气”和“逸品”。作为一种绘画思潮,初步形成于北宋中后期,成熟于元代“四大家”,后成为明、清绘画的主流。

10.吴带曹衣

【答案】“吴带曹衣”指两种相对的衣服褶纹表现程式。相传唐代吴道子画人物,笔势圆转,衣服飘举; 而北齐曹仲达画佛像,笔法稠密重叠,衣服紧窄,后人因称“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这两种著名的描法也流行于古代造像。

二、论述题

11.简述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征。

【答案】《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后期卓越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高度水平。它不但是一幅杰出的绘画艺术作品,而且具有高度的历史文献价

值。它以全景式构图,严谨精细的笔法,展现出北宋都城汁梁郊外沐河沿岸及东南门里市区清明时节的风貌。圆的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个部分:开首为郊外农村风光; 中段以虹桥为中心的汁河及其两岸船车运输,手工业和商业贸易活动; 后段为城门内外、街道纵横,店铺纵横、车水马龙的繁华热闹景象。它再现了宋代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现了当时的民间风俗。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

(1)内容丰富,描绘东西繁多。《清明上河图》中画有1695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如此丰富多彩的内容,为历代古画中所罕见。

(2)结构严谨,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分明。整幅画作主体突出,首尾呼应,全卷浑然一体。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繁而不杂,多而不乱。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度的画面组织和控制能力。

(3)在技法上,大手笔与精细的手笔相结合。作者善于选择那些既具有形象性和富于诗情画意,又具本质特征的事物、场面及情节加以表现。十分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刻划每一位人物、道具。每个人各有身份,各有神态,各有情节。此外,画家还采用散点透视,长卷构图中充满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紧张场面,种种矛盾,构成全卷的高潮,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

12.论述“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风格。

【答案】“扬州八怪”,并不专指某八个人,而是泛指代表扬州画坛新风的一批画家。

(1)“扬州八怪”的艺术特色:

①他们在石涛以及另一些清初富于创新精神画家画风的影响下,发展了重视生活感受,强烈抒发性灵的阔笔写意画,尤其是花鸟写意画。因他们非统治者标榜的正宗,便目之为怪。

②“八怪”中的文人画家和职业画家,既不满于现实,又在卖画于扬州路上殊途同归,相互影响,且受市民阶层喜新尚奇的推动,所以在艺术创作上具有下述特点:师造化、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端人品和博修养。

③这些职业化的文人画家和文人化的职业画家,作品尽管没有也不可能消除封建思想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挣脱了宫廷提倡的正宗保守艺术的羁绊,或多或少的摆脱了贵逸平和的“士气”与“书卷气”,形成反映时代变化的新风貌。

(2)“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

①第一类:丢官后到扬州卖画的文人,如郑燮,李衅与李力一膺。

a. 具有关心人生,忠于皇帝又胸存块垒的思想感情。

b. 选择“四君子”等题材,诗、书、画互相生发中,发泄牢骚,表现品格,寄托“用世之志”。 c. 由于感情个性的驱使,他们画风已非温文尔雅,而是或清刚跌宕,或泼辣奔放,甚至不守规矩,有所谓“霸悍气”。

d. 代表人物:郑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