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北财经大学政治学理论617马克思主义理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本质与现象

【答案】(1)现象与本质的含义

现象与本质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任何事物都具有现象与本质两个方面。本质是类的本质,即一类事物之所以区别于他类事物的最根本的东西,因此它是普遍性、共性,但并非共性都是本质。由于事物的种类是分层次的,本质也是分层次的,根据深浅层次的不同而分为多极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具体表现,即该事物的各种个性、特殊性、具体性的总和。本质是内容,但现象不一定是形式,内容也不一定都是本质。

(2)现象与本质的辨证关系

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

①二者相互区别

现象是事物的外在方面,是表面的、多变的、丰富的; 本质是事物的内在方面,是深藏的、相对稳定的、比较深刻、单纯的。因而现象是可以直接认识的,本质只能间接地被认识。

②两者也相互依存

现象是本质的现象,本质是现象的本质。本质只能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只能是本质的显现,它们之间是表现和被表现的关系。

③二者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其转化正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转化的客观基础。本质变现象只能理解为本质表现为现象; 现象变本质应理解为现象表现本质,现象越丰富,表明事物的本质也越深刻。同时,现象和本质的关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可以表现不同的本质,同一本质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3)方法论意义

正确把握本质与现象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科学的任务就在于辨别真象与假象,并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要掌握大量的现象,尽可能全面观察; 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从一级本质到二级本质,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

2. 辩证法

【答案】辩证法是指同形而上学思想相对立的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哲学思想。辩证法经历了三个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①古代的辩证法带有自发的朴素的性质; ②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提出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一系列范畴; ③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使辩证法在其历史发展中第一次成为真正科学的形态。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唯物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最一般规律的反映,它又是认识的规律,因此,唯物辩证法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认识论,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方法

3. 内因

【答案】内因是指事物的内部矛盾,它是一事物内部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作用和斗争。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

4. 重点论

【答案】重点论是指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为前提的,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5. 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不仅同一事物中的各个矛盾是不平衡的,而且同一矛盾双方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其中在事物内居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力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6. 人的本质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研究人的本质应当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一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本性”。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又进一步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7. 政治上层建筑

【答案】政治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及其相互关联的方式,包括政权机构、政府部门、党派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并且体现着人们之间的一定政治关系。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国家,主要内容有:建立起一定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军队、警察、法庭、监狱和关于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等。

8. 矛盾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是辩证矛盾、客观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9. 物质

【答案】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基本哲学范畴,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可以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客观实在。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是世界的本原,具有无限多样的特殊形态。运动

是其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其存在的形式。它既不可被创造,也不可被消灭,但其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可相互转化。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永恒运动着的物质总体。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特殊物质一一人脑的机能。哲学的物质范畴是对自然、社会中一切客观事物的高度概括,既包括一切具体物质,又不能与之混同。随着实践和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具体物质形态及其结构、特性、运动的认识会不断变化,但哲学的物质范畴不会陈旧和改变,只会不断得到证明和丰邑。

10.哲学

【答案】哲学是指一种从总体上把握世界的人类智慧,它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既包括对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理解,又包括对历史以及人与历史关系的总体理解,还包括对人本身以及人生意义的总体理解。哲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是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等在内的理论体系。

二、简答题

11.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

【答案】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1)矛盾存在的普遍性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从共时性看,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处处有矛盾。

②从历时性看,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时时有矛盾。

(2)承认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意义

坚持辩证法的前提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在对任何事物,任何时候,都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矛盾; 既要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认识事物,从矛盾的两个办面看问题,即坚持“两点论”,又要全面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防止片面地看问题。

12.如何正确处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答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主观能动性能否得到正确发挥,是以能否遵从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为前提的。人们如果根本无视客观存在及其规律的作用,不仅不能正确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注定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无情惩罚。

(2)要认识客观规律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深刻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