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昏迷、晕厥、休克的急危重证,首选()。 腰阳关。 神庭。 水沟。 哑门。 大椎。
患者男,61岁,因“躯干、上肢红斑1个月,水疱10d”来诊。1个月前开始在躯干、上肢出现红斑并逐渐增多蔓延至躯干。10d前,在红斑上出现水疱,逐渐增大、增多,疱壁紧张,不易破裂,伴有轻度瘙痒。起病后曾口服“开瑞坦”,症状无好转。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成员无类似病史。查体:口腔黏膜无糜烂、溃疡;胸、背、双上肢有紧张性水疱和大疱,疱壁厚、不易破裂,疱液清亮;尼氏征(-)。组织病理学与免疫学检查:水疱位于表皮下,疱内及真皮乳头有较多嗜酸粒细胞浸润,疱顶表皮完整;DIF:大疱周围皮肤基底膜带有IgG和补体C3沉积,IIF血清中有抗基底膜带IgG抗体。关于该疾病的治疗及注意事项,叙述错误的是()。 A.高蛋白饮食及防治感染。 尽早使用泼尼松,20mg/d,并逐渐减量维持小剂量激素。 中大剂量泼尼松治疗,80mg/d。 适当应用外用激素。 适当应用抗菌软膏。
农村患儿男,4个半月,因“双下肢无力15d”来诊。35d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糖丸)”,1周后出现发热伴鼻塞、流涕和腹泻。当地医院给予静脉输液1d,肌内注射“抗生素”4d后热退,其他症状随之缓解。15d前患儿出现双下肢无力,不能做蹬踏动作;病初数天精神、食欲欠佳,易哭闹,多汗,未再出现发热及腹泻;至今仅足背可做轻微背伸运动。查体:营养发育中等;心、肺无异常;肝肋下1.5cm,脾肋下可及;双上肢活动自如,双下肢肌张力减低,以左侧明显,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可能性最大的诊断是() A.坐骨神经损伤。 急性播撒性脑脊髓炎。 周围神经病。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 脊髓灰质炎。 横断性脊髓炎。
老年男性,有冠心病史多年,因寒战、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疟疾,下列哪种药物应慎用() 乙胺嘧啶。 伯氨喹。 磺胺类。 氯喹。 青蒿素。
下列不属于灸法作用的是()。 消瘀散结。 通腑泄热。 防病保健。 温经散寒。 扶阳固脱。
脂肪肝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