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培养单位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866计算机原理之计算机组成原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下面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超线程技术在一颗处理机芯片内设计多个逻辑上的处理机内核
B. 多线程技术能够屏蔽线程的存储器访问延迟,增加系统吞吐率
C.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 )结构从来没有实现过
D. 超标量技术是同时多线程技术在英特尔系列处理机产品中的具体实现
【答案】D
2. 中断向量地址是_____。
A. 子程序入口地址
B.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C. 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指示器
D. 例行程序入口地址
【答案】C
【解析】中断向量地址是利用硬件产生的,再由向量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
3. 用户程序发出磁盘请求后,系统的正确处理流程是( )。
A. 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
B. 用户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
C. 用户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中断处理程序
D. 用户程序—设备驱动程序—中断处理程序—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答案】B
【解析】对于一次设备的调用,操作系统为用户准备了系统调用的接口,当用户使用设备时,首先在用户程序中发起一次系统调用,操作系统的内核接到该调用请求后调用处理程序进行处理,根据调用格式和形参,再转到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去处理;大部分设备在运行时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设备驱动程序会以中断方式驱动设备,即设置好控制寄存器参数和中断向量等参数后阻塞自己;当设备准备好或所需数据到达后设备硬件发出中断,设备驱动程序唤醒,将数据按上述调用顺序逆向回传到用户程序中,或继续驱动设备执行下一条指令。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用户到系统调用到驱动到中断处理。中断处理处于最底层。
4. 在OSI 参考摸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
A. 对话管理
B. 数据格式转换
C. 路由选择
D. 可靠数据传输
【答案】B
【解析】应用层的相邻层即为表示层,表示层负责管理数据的压缩、加密与解密、格式装换等,故答案为B 。
5. —个进程的读磁区操作完成后,操作系统针对该进程必做的是( )
A. 修改进程状态为就绪态
B. 降低进程优先级
C. 进程分配用户内存空间
D. 增加进程的时间片大小
【答案】A
【解析】进程等待的FO 操作完成便会从等待状态转移到就绪状态。
6. 32位浮点数格式中,符号位为1位,阶码为8位, 尾数为23位。则它所能表示的最大规格化正数为( )。 A.
B.
C.
D.
【答案】A
7. 下列各种操作的时间中,不属于活动头硬盘的存取访问时间的是( )。
A. 寻道时间
B. 旋转延迟时间
C. 定位时间
D. 传送时间
【答案】C
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SRAM 存储器技术提高了计算机的速度
B. 若主存由ROM 和RAM 组成,容量分别为则主存地址共需位
C. 闪速存储器是一种高密度、非易失性的读/写半导体存储器
D. 存取时间是指连续两次读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
【答案】C
9. 下列选项中,不能构成折半查找中关键字比较序列的是( )。
A.500, 200, 450, 180
B.500, 450, 200, 180
C.180, 500, 200, 450
D.180, 200, 500, 450
【答案】A
【解析】折半查找的过程是:先确定待查找记录所在的范围,然后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找到或找不到该记录为止。折半查找的关键字序列满足:对每一个关键字,其后面的所有关键字序列或者都小于等于该关键字或者都大于等于该关键字。A 项错误,第三次比较的关键字为450, 说明待查关键字位于间,所以第四次比较时不会遇到关键字180。
10.两台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层采用后退N 帧协议(GBN )传输数据,数据传输速率为16kbps ,单向传播时延为270ms , 数据帧长度范围是128〜512字节,接收方总是以与数据帧等长的帧进行确认。为使信道利用率达到最高,帧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 )。
A.5
B.4
C.3
D.237
【答案】B 。
【解析】GBN 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本题求解的是发送一个帧到接收到这个帧的确认期间最多可以发送多少数据帧,要尽可能多发送帧,应以短的数据帧计算,注意帧的单位是字节,因
此首先计算出发送一帧的时间
这段时间总共可以发送
在此期间不重复,因此顿序号的比特数至少为4, 答案为
B 故发送一帧到收到确认为止的总时间为
;
为了保证发送帧序号和确认帧序号
11.( )对计算机的产生有重要影响。
A. 牛顿、维纳、图灵
B. 莱布尼兹、布尔、图灵
C. 巴贝奇、维纳、麦克斯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