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安徽住院医师儿科题库>心血管系统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 7岁患儿,无发绀,胸骨左缘第2肋间Ⅲ级收缩期杂音,P2减弱,胸片示右心室增大。诊断考虑()

A . 室间隔缺损
B . 房间隔缺损
C . 动脉导管未闭
D . 肺动脉狭窄
E . 法洛四联症

患儿7个月早产,生后36小时因吸入性肺炎而住院。查体:胸骨左缘第2肋间有较响亮收缩期杂音,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有动脉导管未闭和左向右分流,应如何治疗() 治疗肺炎,待3~4岁后手术治疗。 观察到3个月后不闭合可手术。 治疗肺炎的同时,应用消炎痛。 立即手术根治。 立即应用心导管介入技术将未闭的动脉导管进行堵塞。 男孩,3岁,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合并右室漏斗部狭窄,超声心动图测定右室与肺动脉之间的压差为80mmHg,家长要求治疗,医生的意见是() 不需要手术。 手术治疗。 球囊导管扩张术。 长期随访。 先球囊导管扩张肺动脉瓣,再开胸手术解除漏斗部狭窄。 女孩,5岁。平素健康,活动量好,体检时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Ⅲ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传导较局限,肺动脉瓣区第二音略增强伴固定分裂。心电图:电轴+120°,Rv1+Sv5=1.4mV。最可能的诊断是() 房间隔缺损。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肺动脉狭窄。 法洛四联症。 7岁患儿,查体发现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P2固定分裂。如果此患儿作右心导管检查,诊断房间隔缺损的可靠依据是() 导管从右心房进入左心室。 右心房血氧含量增高。 右心室血氧含量减低。 右心房压力增高。 肺动脉压力增高。 1岁半患儿,发热、腹泻3天。体检:面色苍白,气促,心前区闻及Ⅰ~Ⅱ级收缩期杂音,心率60次/分,律齐,ECG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X线检查示心脏扩大。最可能的诊断为() 感染性心内膜炎。 扩张性心肌病。 先天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病毒性心肌炎。 先心伴心功能不全。 7岁患儿,无发绀,胸骨左缘第2肋间Ⅲ级收缩期杂音,P2减弱,胸片示右心室增大。诊断考虑()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