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师范大学817生物学综合Ⅰ(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因组。
【答案】基因组是指单倍体细胞中所包含的整套染色体。
2. 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
【答案】原体腔(假体腔,初生体腔)是动物界最先出现的体腔形式,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假体腔直接与肌肉为界,无中胚层形成的体腔膜和肠系膜,是一封闭的腔,充满体腔液。体腔的出现,促进肠道与体壁独立运动,使内脏器官具有稳定内环境。
3. 最小因子法则。
【答案】最小因子法则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之一。李比希研究发现每一种植物都需要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营养物,如果其中有一种营养物完全缺失,植物就不能生存。如果这种营养物少于一定的量而其他营养物又都充足的话,植物的生长发育就决定于这种营养物的数量。
4. 生态位。
【答案】生态位是指物种利用群落中各种资源的总和,以及该物种与群落中其他物种相互关系的总和。它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
5. 优势种。
【答案】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6. 细胞通讯。
【答案】细胞通讯是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化学信号转导途径包括3个阶段:信号接受、信号转导和细胞对信号的响应。
7. 不完全花。
【答案】不完全花是指缺乏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中的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例如:黄瓜。
8. 单体性。
【答案】单体性是二倍体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l )的现象,是低数性的一种。
二、简答题
9. 请举例说明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答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
(1)动物
冬眠与夏眠:动物的冬眠是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夏眠是对夏季炎热和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
肉食性动物捕食其他动物,都有利爪、锐利的牙齿或喙;
呆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青草丛中的青蛙是草绿色,泥塘里的则是黄褐色;
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具有鲜艳色彩和斑纹,如毒蛇有鲜艳的花纹;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如竹节虫、枯叶蝶等。
(2)植物
树落叶是对冬季寒冷环境或干旱环境的适应。
10.妇女妊娠期间内分泌有何变化?胎盘有何功能?
【答案】胎盘是重要内分泌器官。胎盘分泌雌激素、孕酮和促性腺激素。在妊娠早期,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有效延长了卵巢的黄体功能。在妊娠晚期,孕酮和雌激素替代了卵巢功能,使子宫内膜的结构能长时间维持,以适应胚胎发育的需要。
11.遗传密码有哪些特点?
【答案】遗传密码是指包含在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核苷酸序列中的遗传信息,它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进而决定蛋白质的化学构成和生物学功能。遗传密码的特点如下:
(1)连续性
:
的读码方向从
端至端方向,两个密码子之间无任何核苷酸隔开
,链上碱基的插入、缺失和重叠,均会造成移码突变。
(2)简并性:一个氨基酸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密码子。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改变往往不影响氨基酸翻译。
(3)摆动性:上的密码子与转运上的反密码子配对时,大多数情况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也可能出现不严格配对,尤其是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与反密码子的第一位碱基配对时,常出现不严格碱基互补,即摆动配对。
(4)通用性: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整套密码,从原核生物到人类都通用。
(5)遗传密码为三联体:由3个碱基组合在一起的编码方式。
12.以心脏结构的变化说明脊椎动物各纲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
【答案】(1)鱼纲:一心房、一心室,单循环;
(2)两栖纲:—心房、一' 心室,不完全双循环;
(3)爬行纲:二心房、一心室,心室有纵隔,不完全双循环;
(4)鸟纲、哺乳纲:二心房、二心室,完全双循环。
以上各纲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变化说明,脊椎动物各纲血液循环系统的进化与脊椎动物及其心脏进化程度密切相关。
13.简述细胞核的功能和意义。
【答案】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细胞的调节中心。细胞核中最重要的结构是染色质,染色质的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分子和DNA 分子,而DNA 分子又是主要遗传物质。当遗传物质向后代传递时,必须在核中进行复制,细胞核是遗传物复制的场所。细胞核中包含着携带细胞全部基因组的染色体。绝大多数遗传信息贮存在细胞核中,RNA 转录在细胞核中进行,它成为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14.简述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组成。
【答案】哺乳动物的血液循环可分为体循环、肺循环、冠状动脉循环。
(1)体循环:左心室收缩,血进入大动脉。大动脉沿胸腹背面正中线后行,一路分支,从大动脉到动脉、小动脉,最后形成毛细血管网而深入到各器官组织中。毛细血管中的血液在完成了和各器官组织之间的气体和物质交换之后,从毛细血管经小静脉、静脉、大静脉,而流回右心房。这就完成了一次体循环。
(2)肺循环:右心室的
网,其中血液从肺泡吸收
新的一轮体循环。
(3)冠状动脉循环:大动脉在离开心脏处分出左右2个冠状动脉,在心脏厚壁中分支而成毛细血管网,分布于心脏壁的各部分。血液在毛细血管网中与心脏壁组织实行物质和气体的交换,然后流入小静脉、冠状静脉等,最后流入右心房。供应和运输心肌营养。
将血从肺动脉流入肺。肺动脉在肺中多次分支,最后成为毛细血管排入给肺泡。血经肺静脉而流回左心房,再入左心室,开始
三、论述题
15.试述气孔开关的调节机制。
【答案】气孔是由一对肾形保卫细胞组成。保卫细胞的内侧,形成气孔的一侧,细胞壁通常较厚,而外侧细胞壁薄而有弹性,细胞壁中的纤维素丝从内到外呈辐射状排列。通常气孔白天张开,夜晚关闭。白天气孔张开,允许进入使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夜间无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气孔关闭节省水分。气孔开关的调节机制如下:
(1)保卫细胞通过改变其形状以控制气孔的开关。当保卫细胞含水多,膨压高时,细胞朝外凸出,气孔张开;当细胞中水分减少,膨压降低时,细胞萎蔫,保卫细胞内侧厚壁变直,导致气孔关闭。
(2)保卫细胞中浓度影响气孔的开关。多时,保卫细胞从周围的细胞中吸收水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液泡内,使细胞膨胀,由于保卫细胞的壁厚度不均匀,细胞吸水后,较薄的壁膨胀较多,从而使气孔张开;少时,细胞失水萎蔫,气孔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