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内部复习题1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九台式”
【答案】1952年4月1日,全国第一座利用电话线路播出的九台县广播站建成,为当时经济贫困的农村地区发展有线广播提供了一个可资效法的模板。同年12月,中央广播事业局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九台县广播站的建站经验,并把这一利用电话线路建立广播站的方式称为“九台式”。会议结束后,“九台式”广播站在全国得到推广,提高了当时我国农村有线广播站的普及率。
2. 《人民日报》
【答案】《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于1949年6月15日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创刊,初为华北局机关报,1949年8月1日改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建国后,《人民日报》迅即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报纸,并向国外发行。该报最初日出对开6版(有时8版),1951年起改出对开4版,1956年改版后扩充为8版。自1955年1月起,该报先后在上海、武汉、西安等地出版航空版。《人民日报》的主要内容是:报道评论国内外重要时事和重要思想、政策问题; 介绍全国各地及首都的情况与中心工作,交流经验,开展各种思想与工作问题的讨论; 刊登文艺作品和介绍文艺工作经验; 发表读者来信问答。
3. 《民意报》
【答案】在天津,革命派相继创办的报刊有《忠言报》、《北方日报》、中《民意报》影响最大。该报直接由京津同盟会副会长李石曾主持,会机关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天津最有影响的革命派报纸。《克服学报》、《民国报》、《民意报》等,其以“鼓吹中央革命”为宗旨,成为京津同盟
4.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答案】梁启超在《时务报》的创刊号上发表《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大力鼓吹多办报纸,主张报刊应“广译五洲近事”、“详录各省新政”、“博搜交涉要案”、“旁载政治学术要书”,以启民智,以开风气,以助变法。梁启超认为:“去塞求通,厥道非一,而报馆其导端也”; “其有助耳目喉舌之用而起天下之废疾者,则报馆之为也”; “阅报愈多者其人愈智,报馆愈多者其国愈强”。《时务报》大胆而新颖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所译外报文章又使读者大开眼界,因而“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会出现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 第一次国人办报高潮有什么特点?
【答案】1897年后,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各地维新志士以极大的热情创办报刊。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发布准许官民办报的诏书,进一步促进了各地报刊的飞速发展。自19世纪
第 1 页,共 5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