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高等教育研究所826教育经济与管理之教育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学校管理计划的作用。

【答案】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明确计划的含义及特点有助于理解和掌握学校管理计划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

(l )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对学校管理下作进行组织和安排,合理配置现有的管理资源,使学校管理活动得以稳步、有序地向前发展。

(2)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对学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决策。计划和决策是紧密不可分的,有人甚至认为,计划工作基本上是抉择工作,只是在发现有一个可供抉择的行为过程时,才一会提出计划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计划工作基本上是作决策。

(3)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选择有效的学校管理方法。学校管理方法是指为完成学校管理任务所采取的措施、途径和手段。方法本身具有目的性、灵活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方法的选择与确定,既要考虑到计划的目的和仟务,也要考虑到计划的对象、内容和条件。即:计划的方向、对一象、内容、条件与方法的目的、选择和灵活运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4)通过学校管理计划,可以形成学校管理上作检查的标准。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的起点,是一种对未来发展状态的描述、设想,因而也是需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学校管理工作是否进行顺利、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关键看其计划是否实现。因此,计划也就成为了衡量学校管理上作好坏的标准。这也是计划的鲜明方向性特点所决定的,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客观要求。

2. 什么是学校形象? 如何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

【答案】(1)学校形象的含义

学校形象也称为学校的公众形象,是指社会公众(主要是外部公众)对学校的总体认识和评价。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整体性。指学校形象的构成及其表现具有整体性。

②主观性。表现为社会公众对学校的认识和评价的形成过程具有主观性。

③客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形象的实际状态,即学校实象是客观存在的,成为学校形象的原型; 二是学校形象的形成过程具有客观性。

④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相对于其动态性和主观性来说的。虽然学校相对于不同公众会呈现不同的主观感受,但相对是稳定的,公众对学校的大致认识和态度是一致的。

(2)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

学校在社会公众中建立、塑造和传播良好形象,获得良好的名声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具体来

说,要根据学校不同的发展阶段作出相应的努力,具体分析如下:

①形象的树立和塑造。在学校初创阶段或变革阶段,应着重关注树立新形象或者重新塑造学校形象,即应做好学校形象的定位工作。

②形象的维持和传播。在学校发展势头良好和平稳阶段,应重点关注维持并传播良好的形象,并致力于提升学校的形象。

③形象的挽救和维护。在学校出现危机的时候,重点需要进行形象的挽救和矫正工作,力求减少不良影响,维护已有形象。

塑造学校良好形象的过程包括形象的树立、塑造、维持、提升、矫正和传播等方面,要根据学校所处的不同阶段采取侧重点不同的工作,从而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

3. 什么是教育费附加? 它属于什么性质的经费? 它的使用范围是什么?

【答案】(1)教育费附加的含义

教育费附加是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扩大教育经费来源,国家规定计征并主要用于发展义务教育事业的一种税收。

(2)教育费附加的性质

教育费附加属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但不属于教育财政预算内拨款。它不能用以顶替教育财政拨款,否则就失去其扩大教育经费来源的本意。因而必须做到按专项经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3)教育费附加的适用范围

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设施、办学条件和补充学校公用经费。农村乡统筹中的教育费附加,由乡人民政府组织收取,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代为管理或者由乡人民政府管理,用于本乡范围内乡、村两级教育事业。

4. 衡量决策质量的指标有哪些? 影响学校决策质量的微观因素是什么?

【答案】决策质量,大致应包括:决策先进程度、决策的可行程度、决策的效率、决策成本即决策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影响学校决策质量的因素既有宏观的社会因素,也有微观的个人与组织因素。从微观上分析,影响决策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1)决策者个人特点的影响

决策是决策者的主观世界作用于客观现实的过程,决策者的个性特点起着重要作用。这里关键的因素包括:价值倾向性; 对有关问题的感知能力和感知风格; 对备选决策方案评估和决断时的风格; 经验多少。

(2)影响决策的组织因素

影响决策的组织因素包括:决策群体的影响; 决策群体中如果存在权力之争,将会降低决策效率,还可能由于不同意见的冲突与制约,将会大大削弱决策的有效性; “组织惯性”的存在。

5. 教育信息有哪些重要作用?

【答案】教育信息,是指教育部门(主要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也包括相关政府机构),在从事教育管理活动中所产生、获取和拥有的信息。教育信息管理,则是指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以及相关政府机构,对其所拥有的教育信息的管理。教育信息的作用主要有:

(1)为制定教育政策与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科学的决策是建立在准确可靠、全面系统的信息基础之上的。决策者只有获得大量可靠的信息,在保证信息收集、传递的真实性和分析推理的无误性的情况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

(2)对教育工作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测

对教育信息的分析有助于发现教育工作中的偏差,并及时向主管部门发出预警信息,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正常、协调发展。

(3)为日常的教育管理与研究提供信息咨询

教育信息不仅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教育部门的科学管理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为地方教育研究机构提供了分析的基础资料。

(4)用于各级学校的管理和提高质量

学校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微观教育过程,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对与学校水平评价有关的教育信息比较关注,如学生入学率、巩固率、辍学率、留级率、考试合格率、升学率、教师学历合格率、图书达标率、实验设备达标率、办学条件达标率、危房率等,这些信息与学校日常管理和改进措施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5)促进社会公众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

教育信息的公开化,为促进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和监督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帮助和导向作用。

6. 简述教学计划(课程方案)编定的基本原则及其含义。

【答案】由于影响课程的各种因素包括外部的和内部的诸因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发展,因此,教学计划在实施一段时间后,需应社会的变迁与时间的推移,进行相应的整调、修改和再编订。要使修改和再编订工作富有效率和科学精神,必须注意把握好课程及影响它的内外部因素的关系,即遵循好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适应性原则:该原则是指教学计划必须依据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和修订其内容。

(2)民主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修订教学计划过程中,要创造多种机会,让有关人员能介入该项活动,并努力营造民主气氛,让参与者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

(3)弹性原则:该原则是指要使教学计划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以适应各地区、各学校的不同情况。

(4)系统组合原则:该原则是指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必须根据课程各要素的特点和发展以及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调整建立课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沟通和配合,以获取教学计划的整体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