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634历史学综合之中国近代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乡官制度

【答案】乡官制度是指太平天国政权创立的县级以下地方基层组织制度。主要内容:①按照太平军的编制把政权控制下的人民组织起来,每军12500家,设一军帅,军帅以下依次设立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②军帅以下的各级官吏一般由当地人民推举或由上级官吏委派,成为乡官。③乡官的职责是,平时管理民政,督其民在乡事农,战则应征。乡官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 盛世才

,字晋庸,原名振甲,又字德三,辽宁开原人,属汉军【答案】盛世才(1895年~1970年)

旗人。中央军校第九分校(新疆分校)上将主任,国民政府国防部上将参议。中华民国陆军上将,自1933年到1944年间全面控制着新疆的军事、政治,号称“新疆王”。1949年后到台湾,1970年病逝于台北。

3. 壬寅学制

,是由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张百熙拟订,1902年8【答案】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

月15日由清政府正式颁布。该章程规定,初等教育10年,中等教育4年,高等教育6年,教育

年限长达21年。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规定学制系统的学堂章程,但由于不够完备而未实行。

4. 南昌起义

【答案】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8月1日在南昌领导发动的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为挽救革命失败而决定发动的,具体领导者有周恩来、朱德、叶挺、叶剑英等。8月1日2时起义开始,数小时后,胜利占领南昌城。起义成功后在南昌召开了“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联席会议”,成立了以共产党人为核心,有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领导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通过了《联席会议宣言》和《中央委员宣言》。8月3日至7日,起义军按预定计划相继撤离南昌南下,随后接连遭受敌人攻击。根据中共中央指示,起义主要领导人分批撤离部队,周恩来取道香港到上海参加中共中央工作。起义军一部进人海陆丰地区;另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进入湘粤赣边开展游击战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

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这次起义由于缺乏坚持革命的经验等原因,在进入广东后遭遇强大敌人的围攻而失败。

5. 北洋海军

【答案】北洋海军,也称北洋水师、北洋舰队,是晚清时期建立的规模最大的新式海军。1888年,该舰队正式编成,基地在旅顺口与威海卫,共有船舰22艘,官兵四千多人。该舰队由李鸿章一手控制,提督是淮系将领丁汝昌。1894年,北洋海军与日本舰队在黄海激战,李鸿章为保存自身实力,强令北洋水师困守威海卫。1895年初,丁汝昌等自杀殉国,威海卫被日军占领,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北洋海军的全面溃败,标志着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彻底失败。

6. 冀察政务委员会

【答案】冀察政务委员会是南京国民政府为满足日本“华北特殊化”的要求于1935年底设立的临时地方行政机关。由宋哲元任委员长,负责处理河北省、察哈尔省、北平市、天津市一切政务,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它名义上隶属于国民政府,但实际上是一个半独立性质的机构,日本帝国主义和亲日汉奸势力对它有很大影响和控制力。

7. 十教授宣言

【答案】“十教授宣言”是指1935年1月10日由王新命、何炳松、武堉干、孙寒冰、黄文山、陶希圣、章益、陈高佣、萨孟武、樊仲云等十名教授,联名在《文化建设》月刊上所发表的《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宣言》强调要加强“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对西洋文化要“吸收其所当吸收,而不应以全承受的态度,连渣滓都吸收过来”,旗帜鲜明地反对“全盘西化”主张。“十教授宣言”在当时引发了关于中国文化的大讨论。

8. 朝贡体系

【答案】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19世纪末期,存在于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国中原帝国为主要核心的等级制网状政治秩序体系。常与条约体系、殖民体系并称,是世界主要国际关系模式之一。鸦片战争后,中国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首次以文字规定了中国和外国平等往来,朝贡体系的基础开始动摇。1871年,中国清朝政府虽然一再以“大信

,不约”为借口拒绝同曾经的朝贡国日本签订平等条约,但是最后仍然被迫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

朝贡体系开始破裂。随着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中法新约和马关条约的签定,朝贡体系内最后的成员越南和朝鲜也脱离了这一体系,朝贡体系彻底崩溃。

9. 拜上帝会

【答案】拜上帝会又称拜上帝教,是清代洪秀全、冯云山创立的宗教形式的农民斗争组织。1843年,洪秀全从《劝世良言》中吸取一些基督教教义,与冯云山、洪仁矸在广东花县创立拜上帝会。后冯云山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员两三千人。与此同时,洪秀全回花县写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文献,进一步完善理论,提出上帝是唯一真神,人人应该敬

拜;不拜邪神,不行恶事。主张天下男女尽是兄弟姊妹,要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1851年1月1日举行金田起义。在整个太平天国时期,都以拜上帝教为思想武器,进行宣传组织工作。后随太平天国失败而消亡。

10.《塘沽协定》

【答案】《塘沽协定》是南京国民政府和日本侵略军于1933年5月31日在塘沽签定的“九一八事变”后丧权辱国的停战协定。根据协定,划定冀东为非武装区,中国军队撤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日军撤至长城线,实际上默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及热河的占领,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11.四联总处

【答案】四联总处是指1939年9月,国防最高委员会《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纲要》规定中央、中国、交通、农业四家银行合组的负责办理政府战时与金融、经济政策有关的各项特种业务的联合办事处。办事处设理事会,主席由蒋介石亲自担任,由各银行总裁、董事长和财政部、经济部的代表组成。下设战时金融委员会、战时经济委员会,全国节约建国储蓄劝储委员会和秘书处。四联总处统制了全国货币的发行、贴放、汇兑和物价调整等。

12.三湾改编

【答案】三湾改编是1927年9月秋收起义失败后,起义部队在江西永新县三湾进行的一次整编。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

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时,三湾改编的的重要内容之实行民主主义,也对团结广大士兵群众、瓦解敌军起到了巨大作用。

二、论述题

13.试论述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替变化。

【答案】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这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呈现出交替变化的趋势。

,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1)五四运动至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月)

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集中反映在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上。五四运动的矛头指向的是北洋军阀和它的后台帝国主义。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北伐的对象即北洋军阀。同时,北伐影响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于是他们干涉和破坏革命。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而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是主要矛盾之一。当时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特别激烈,共产党内正确路线与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