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4岁。发热4d,病初体温不高伴流涕,次日咳嗽,胃纳差,后持续高热,咳嗽加剧,声音嘶哑,球结膜充血,耳后、颈部出现斑丘疹,部分融合,疹间皮肤正常。从未接受过任何预防接种。2周前用过青霉素。最可能的诊断是() 猩红热。 药物疹。 荨麻疹。 风疹。 以上均不是。
男孩,18个月。4d前发热、流涕、咳嗽,今晨发现前额及耳后有浅红色斑丘疹,两眼泪汪汪,球结膜充血,口腔黏膜粗糙,精神不振,肺呼吸音粗。其诊断最可能是() 幼儿急疹。 风疹。 猩红热。 麻疹。 肠道病毒感染。
毛细血管瘤在临床较为常见,下列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女性多见。 多见于婴儿。 大多数为错构瘤。 有些能够自行停止生长或消退。 只能通过手术治疗。
男孩,9岁。来自安徽。因发热、头痛2d,伴呕吐、抽搐1次就诊。发育、营养可,无中毒貌,皮肤无出血点,颈部阻力可疑,布氏征、克氏征均阴性。血白细胞数7×109/L,淋巴细胞0.55。脑脊液检查:外观尚清,白细胞计数200×106/L,中性粒细胞0.25,淋巴细胞0.75,蛋白0.45g/L,糖2.8mmol/L,氯化物118mmol/L。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化脓性脑膜炎。 病毒性脑膜炎。 中毒性脑病。 结核性脑膜炎。 钩端螺旋体病脑膜炎。
以下各句的今译,只有哪个不要用增补法()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 黄精即钩吻,旋花即山姜,陶氏《别录》之差讹。 夫热中消中者,皆官贵人也。 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
一女婴,5个月。因化脓性脑膜炎住院,脑脊液培养为肺炎球菌,经抗生素治疗后脑脊液常规已趋正常,继用原来抗生素治疗2d后体温又上升,伴呕吐,证实为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硬膜下积液。其治疗首先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