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611政治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制外政党

【答案】体制外政党即外生党,指从体制外产生的政党,是在代议机关之外的政治力量对统治集团发起挑战并要求在代议机关中取得自己席位的政党。

2. 权力

【答案】权力是指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种制度化的支配性社会关系。权力具有支配性、强制性的特征,是实现社会秩序的基本方式。权力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权力是一种社会关系。第二,权力是一种不对等的支配关系,在权力关系中总是一方处于支配地位,另一方处在被支配的地位。第三,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对稳定的支配关系

3. 极权政体

【答案】极权政体,又称全能政体或总体统治。主要是指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一些激进的独裁体制,如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和德国的国家社会主义。极权统治的典型特征在于它对社会彻底而全面的控制。它打破了国家与社会、集体与个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基本界限。

4. 总统制的中央政府

【答案】在总统制国家,行政权力集于总统一身,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行政机关首脑。美国是最为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执政党的领袖,其主要作用表现在:

①最高立法者。总统对国会的决议享有否决权。要使总统的否决权无效,需要参、众两院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因此,对总统的否决进行否决的可能性极小。

②行政首脑。行政首脑的工作使总统必须与许多机构打交道。在制定全局性政策和遴选执行政策的人的过程中,总统不得不与国会各委员会的主席和主要成员、利益集团以及有关各部的官员共同行使权力。

③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首脑。美国宪法把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授予总统,在外交领域,总统总是大权独揽。

5. 新制度卞义

【答案】新制度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美国兴起的一个新的政治学流派。作为对制度主义的回归,新制度主义重新强调了传统政治科学研究的制度主义研究途径,在制度的动态运动中去探求制度对政治活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制度与行动和制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具体而言,新制度主义所包含的两个核心假设是:政治制度创造着秩序和政治行动的可预期性的基本要素; 能够被特定人群所理解的例行性的行为过程,一方面将制度结构转化为政治行动,另一方面又将行

动汇集为制度性的稳定与变迁。以这两个基本假设为基础,目前在西方有着较大影响的新制度主义流派主要有三个:①理性选择制度主义。②历史制度主义。③社会学制度主义。

6. 民主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可定义为在特定的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基础上,保障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它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社会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7. 政治发展

【答案】就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如从封建国家到绝对主义国家,从分散、多元的政治形态到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从资本主义民主向社会主义民主的演进等等。从狭义角度上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如从习俗、惯例、传统治理向法律、制度治理的转变,从政治、行政合一的体制向官僚行政体制的变迁,从全能、集权政府向有限、分权政府的转化等等。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集中在狭义的概念,即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尤其是指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发展。

8. 政治表达

【答案】政治表达是指公民行使政治表达和诉愿权利的行为。公民通过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表示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从而影响政府政策和行为。公民以政治表达影响政府,主要是汇成一种集体效应,使政府明确感受到某些利益要求和支持意向。政治表达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①政治集会,是特定社会成员为了共同的目的临时集合起来举行会议,联合表明自己的政治观点,向政府提出某种支持或者要求;

②政治请愿,是公民向政府或地方公共团体表达自己对有关公共事务和公共政策事项的意见和希望的行为;

③政治言论,是公民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和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主要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

二、简答题

9. 如何理解权力、权威与暴力的区别与联系?

【答案】(1)权力与权威的关系

权力与权威之所以常常被混为一谈,是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要求服从,都具有支配的性质。但是,权力与权威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与权力不同,权威不是某些具体的人或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权威是一种正当性,权威告诉人们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传统,这些都是权威的表现形式。对权威的服从,基于对宗教、习俗和传统在心灵中的敬畏和膜拜。

①权力与权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

a. 对权威的服从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权力的服从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b. 权威通常是不可变更的,朝令夕改、变动不居就谈不上什么权威了。反观权力,则要基于具体的情势,不断地进行资源的重新分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均衡。权力一旦僵化,就会走向极端,对权力双方都产生威胁。

c. 权威的服从不靠强制和武力威胁,权力则要以武力作为后盾。

②权力与权威的联系:

尽管权力与权威存在以上的区别,但是权力又离不开权威。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相对稳定的支配关系。权力其实是以武力为后盾的,当统治者要将这种以武力为后盾的支配关系制度化,形成一种相对稳定和持久的权力关系,就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对权威的运用,权威可以让人们对统治产生认可,使人们对权力的服从内在化。

(2)权力与暴力的关系

①权力与暴力的联系:

权力与暴力之所以被混淆,是因为两者都具有强制性,都对被支配者的自由意志构成威胁和压制。然而将权力等同于暴力,是对权力的一种曲解。诚然,权力需要以暴力或者说武力为后盾,谁垄断了暴力,谁就更容易在权力斗争中占优势地位,暴力无疑是迫使他人服从的最有效工具。因此,几乎所有的权力的形成,都要借助于预期的暴力威胁,以及把暴力作为最后诉诸的手段,来强制对手服从。尽管暴力对于权力具有决定意义,但并不意味着暴力就是权力本身,因为两者之间的区别更为根本。

②权力与暴力的区别有:

a. 权力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无论权力如何运作,都要以这种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作为一个基本要求,但是暴力却与之恰恰相反,它以彻底摧毁社会关系为目的,暴力的使用者总是企图从肉体上折磨或者消灭对方,不会把对方当作跟自己拥有同等人格的人。

b. 权力是一种制度化的支配关系,这种制度化依赖于对权威的运用,争取被支配者的认同。暴力则与权威无关,也不需要被支配者的认同,暴力的基础是身体、技术、武器和设备等工具,暴力的效果不取决于权威,而取决于工具是否先进、性能是否优越、人数是否占优,越是如此就越容易达到制服甚至消灭对手的目的。

c. 权力是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并且最终要形成一定的秩序。暴力则从来都不是稳定和持久的,相反暴力的特征就在于即时的打击。暴力无法容忍秩序,暴力的运用恰恰意味着打破秩序,是对秩序的威胁,因此单靠暴力根本不可能建立秩序,迷信暴力只能建立朝不保夕的暴政。

10.简述政党对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的影响。

【答案】(1)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2)在当代,政党不仅仅是国内政治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力量。

①政党或政党联盟可以是国际政治的特定主体:

②政党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