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810中国古代文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江湖诗派
【答案】江湖诗派是南宋末年的一个诗歌流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标榜江湖习气。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从总体上看,江湖诗派的风格倾向是不满江西诗风而仿效“四灵”,学习晚唐,但取径比“四灵”更宽阔一些,这基本上代表着南宋后期诗坛的风尚。其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2. 气盛言宜
【答案】气盛言宜是韩愈提出的创作主张。韩愈特别重视作家精神力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强调作家的道德行为和文艺修养。在《答李翊书》中提出:“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即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与孟子的“浩然之气”含义接近。气盛言宜的思想对古文运动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尚书
【答案】《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尚书》原称《书》,被儒家定为“六经”后,又称《书经》。大体是春秋以前历代史官所收藏的政府重要文件和政治论文的选编。主要是帝王或大臣的誓辞、讲话、训诫、文告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早期历史及文化的珍贵资料。同时,也显示着早期历史散文的文学水平及特征。
4. 神话
【答案】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神话主要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发明创造神话等。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记载神话比较集中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往往只是片断,有故事情节的不多。
5. 话本小说
【答案】话本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流行于宋元时期,又称宋元话本。当时,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城市人口的剧增,通俗的民间文学在宋代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话本小说是宋代民间文学的代表。在宋代城市的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有一种以讲故事、说笑话为主的活动,
即“说话”。“说话”分为四家,即小说、讲史、说经、合生。四家中小说、讲史最为重要,影响也最大。话本就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它主要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前者是用浅近的文言讲述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的故事; 后者是用通行的白话来讲述平凡人的故事。
6. 三家诗
【答案】三家诗是“鲁诗”“韩诗”“齐诗”的合称。三家诗在汉代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源于申培,齐诗源于辕固生,韩诗源于韩婴。齐诗多荒诞,鲁诗多保守。魏时齐诗己亡佚。鲁诗至西晋亦亡,韩诗亡于南宋,现仅有《外传》。三家诗都相当繁琐,解经一字,洋洋千言,也都使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成,所以这三家诗又称为“今文学派”“今文经学”。今文经学,是经学中研究今文经籍的一个流派。
7. 盛唐气象
【答案】盛唐气象在宋元明清时代是一个文学批评的专门术语,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宋代严羽《沧浪诗话》最推崇盛唐诗,指出盛唐诗的特征是“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并对此在其诗话中多有阐述。以后明清诗论家承严羽之说,常把雄壮、浑厚一者作为盛唐诗歌的风貌特征,并称之为盛唐气象。盛唐指唐玄宗在位的开元、天宝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期。“盛唐气象”,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饱满,基调高亢,“文质取半,风骚两挟”; 形式完美,体裁皆备,风格明朗,技巧精纯; 语言清丽,音律和谐。诗歌中洋溢着一种昂扬进取、积极振奋的时代气息,回荡着热烈奔放、乐观欢快的青春旋律——这一切合起来就成为盛唐诗歌与其他时期的诗歌相区别的特色。
8. 庄骚
【答案】庄骚是《庄子》和《楚辞》的合称,语出唐代韩愈《进学解》:“下逮庄骚,太史所录”。作为浪漫主义作品,《庄子》《离骚》同受荆楚文化和古代神话的影响,都具有奇伟超拔的想象,显示出一种独立不群的个体人格。与此同时,它们都从神话、传说、民歌、祭词、咒语以及仪式、风俗的吸收养料,因此而并称为“庄骚”。
二、论述题
9. 结合李商隐的诗歌创作试论晚唐诗歌的艺术特征。
【答案】晚唐写现实政治与社会生活题材的诗歌比重有所下降,作家对这一类诗歌创作所表现出的热情也明显减退。士人的情感由正面面向社会转向关注历史变迁,追求官能享受,咀嚼闲散生活的滋味,怀古咏史、爱情闺阁,以及吟咏上人日常生活的诗歌大量增加。以李商隐的诗歌为例,晚唐诗歌的艺术特征具体表现为:
(1)诗歌题材的多元化
李商隐的诗歌包罗甚广,既有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政治诗,也有吟咏怀抱、感慨身世的咏怀诗,还有托物寄情的咏物诗,也有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其中,后三类是李商隐的主要
作品。
①政治诗中最著名的是《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以此讽喻皇帝不识贤能。
②无题诗是咏怀身世、托物寄兴,抒发内心伤感迷离的情感,这是晚唐衰颓的象征。比如最著名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离愁别恨,缠绵悱侧,欲说还休,专一对内在情愫的细细揣摩,与盛唐气象相距何止千里。
③李商隐的另一首《锦瑟》,虽有题名,却只是截取首联二字而成,故也可视为无题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全诗所程现的,是似有实无,但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这些意象互相交织,不明白到底在言说何物,但却能感受到弥漫的情思,朦胧多义,不可索解,而又被那种隐约幽微的情思所打动。这是对晚唐诗歌内在性探索的最高峰,也是晚唐衰颓气象的最为深刻的展现。
(2)诗歌风格既凄艳又浑融
总的来说,晚唐诗歌志气衰颓、情感迷离,专于一己之情绪,注重内在情绪的挖掘。这在晚唐咏史怀古诗、苦吟诗派、爱情题材和隐士诗歌等类型中均有体现,而作为晚唐诗歌的典型代表,李商隐的诗歌大致体现了晚唐诗歌的主要特征。
10.评述明代小品文
【答案】(1)概述小品文
①小品文的源起
小品文源远流长,“小品”一词始见于晋代,但作为一种文体,它兴盛于明代。明人的小品文观念奠定了后代小品文观念的基础,其创作风格也深刻地影响着后人。小品文从无一席之地到受到人们的追捧,是由于明代文学先驱们赋予小品文以精神魂魄,使其名正言顺,并使其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
②小品文的特点
小品文体制虽短小精练,但体裁上则不拘一格,序、记、跋、传、铭、赞、尺牍等文体都可适用。当时文人的欣赏视线从往日庄重古板的“高文大册”,转移到了轻俊灵巧而有情韵的“小文小说”,从而扩大了小品欣赏的读者群和创作的数量,一些小品文的选本和以小品命名的文集也随之出现。
(2)明代小品文的发展过程
①明代初期
明初小品文以宋濂、刘基为代表。宋濂的《龙门子凝道记》《燕书》和刘基的《郁离子》继承了柳宗元寓言小品的传统,针砭时弊,揭露黑暗,锋利遒劲而又蕴含深沉,但他们这些作品大都是元末写的,明代开国以后就很少写“光芒卒不可掩”的寓言作品了。明初写寓言小品的作家还有贝琼、方孝孺、薛瑄等,但因明初屡兴文字狱,寓言小品文也失去了它应有的锐利锋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