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944计算机技术专业基础综合之数据结构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用海明码对长度为8位的数据进行检/纠错时,若能纠正一位错,则校验位数至少为( )
A.2
B.3
C.4
D.5
【答案】C
【解析】设校验位的位数为k ,数据位的位数为n ,根据海明码编码k 和n
应满足下述关系。
当k=4时,
2. 某数采用IEEE754单精度浮点数格式表示为C640 0000H, 则该数的值是( )
A.
B.
C.
D.
【答案】A
IEEE754单精度浮点数格式为C640 0000H表示为二进制格式为1100 0110 0100 0000 【解析】
0000 0000 0000 0000, 转换为标准的格式为:
. 因此,浮点数的值为
3. 对矩阵压缩存储是为了( )。
A. 方便运算
B. 方便存储
C. 提高运算速度
D. 减少存储空间
【答案】D
【解析】压缩存储也就是对那些没用的元素不进行存储或者对那些具有一定规律的相同元素放在一个存储空间,目的就是为了节省空间。
4. 下列关于UDP 协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I 提供无连接服务
II 提供复用/分用服务
符合要求,校验位至少是4位,故答案为C 。
III 通过差错校验,保障可靠数据传输
A. 仅I
B. 仅 I 、II
C. 仅 II 、III
D.I 、II 、III
【答案】B
【解析】UDP 无连接创建,提供多路复用服务。虽然有差错检验,但是不能保证可靠数据传输,所以III 错误。
5. 已知小根堆为8,15,10,21,34, 16,12,删除关键字8之后需重建堆,在此过程中,关键字之间的比较数是( )。
A.1
B.2
C.3
D.4
【答案】C
【解析】堆排序中,依次输出堆顶的最小值,然后重新调整堆,如此反复执行,便得到一个有序序列。本题中,删除堆顶元素8后将最后一个元素12置于堆顶,然后调整堆:首先与15比较,12小于15, 所以不用交换;然后与10比较,因为10小于12,所以交换10和12的位置;调
整后12再与16比较,12小于16,调整堆过程结束。因此12共与15、10、16进行了三次比较。
6. 下列关于进程和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不管系统是否支持线程,进程都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
B. 线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进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
C. 系统级线程和用户级线程的切换都需要内核的支持
D. 同一进程中的各个线程拥有各自不同的地址空间
【答案】A 。
“线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解析】利用排除法来确定正确答案:进程是调度的基本单位”
这句话说反了,明显错误。“系统级线程和用户级线程的切换都需要内核的支持”也不正确,因为用户级线程的切换由用户编写的RuntimeSystem 执行的,内核并不感知。“同一进程中的各个线程拥有各自不同的地址空间”明显错误,引入线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同一进程的所有线程能共享进程的地址空间,故“不管系统是否支持线程,进程都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是正确的。
7. 若路由器R 因为拥塞丢弃IP 分组,则此时R 可向发出该IP 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 报文件类型是( )。
A. 路由重定向
B. 目的不可达
C. 源抑制
D. 超时
【答案】C
【解析】当路由器或主机由于拥塞而丢弃数据报时,就向源点发送源点抑制报文,使源点知道把数据报的发送速率放慢,正确选项为C 。
8. —个具有1025个结点的二叉树的高h 为( )。
A.11
B.10
C.11至1025之间
D.10至1024之间
【答案】C
【解析】当一棵树是完全二叉树时,其高度最低,此时高度为11,当一棵树的结点在一条线上时,此时最高,这时二叉树的高度是1025。
9. 设系统缓冲区和用户工作均采单,从外读入1个数据块到系统缓冲区的时间为100, 从系统缓冲区读入1个数据块到用户工作区的时间为5, 对用户工作区中的1个数据块行分析的时间为90 (如下图所示)。进程从外设读入并分析2个数据块的最短时间是( )
A.200
B.295
C.300
D.390
【答案】C
【解析】数据块1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 在这段时间中数据块2没有进行操作。在数据块1进行分析处理时, 数据块2从外设到用户工作区的总时间为105, 这段时间是并行的。再加上数据块2进行处理的时间90, 总共是300, 故答案为C 。
10.设有一个n 行n 列的对称矩阵A ,将其下三角部分按行存放在一个一维数组B 中,放于中,那么第i 行的对角元素
【答案】A
【解析】中列标不大于行标,
又
存放在中,
所以
存放的位置为存放于B 中( )处。
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