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大学国际工程师学院901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专业硕士]之数据结构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设T 和P 是两个给定的串,在T 中寻找等于P 的子串的过程称为_____,又称P 为_____。
【答案】模式匹配;模式串
2. 设正文串长度为n ,模式串长度为m ,则串匹配的KMP 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_____。
【答案】O(m+n)
3. 组成串的数据元素只能是_____。
【答案】字符
4. 在双向循环链表中,向P 所指的结点之后插入指针f 所指的结点,其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f ﹣>next =p ﹣>next ;f ﹣>prior =p ;p ﹣>next ﹣>prior =f ;p ﹣>next =f ;
5. 建立索引文件的目的是_____。
【答案】提高查找速度
6. 已知链队列的头尾指针分别是f 和r ,则将值x 入队的操作序列是_____。
【答案】S =(LinkedList*)malloc(sizeof (LNode));s ﹣>data =x ;s ﹣>next =r ﹣>next ;r ﹣>next =s ;r =s ;
【解析】队列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先分配一个节点的内存,然后在队尾添加该节点。
7.
=_____
【答案】5
8. 遍历图的过程实质上是_____,广度优先遍历图的时间复杂度____;深度优先遍历图的时间复杂度_____,两者不同之处在于_____,反映在数据结构上的差别是_____。
【答案】查找顶点的邻接点的过程;0(n+e);0(n+e);访问顶点的顺序不同;队列和栈
【解析】广度优先遍历图使用队列这种数据结构,深度优先遍历图使用栈这种数据结构。
9. 在哈希函数中,p 值最好取_____。
【答案】小于等于表长的最大素数或不包含小于20的质因子的合数
【解析】在使用除留余数法时,对除数P 的选择很重要。若P 选的不好,容易产生同义词。一般情况下,可以选P 为质数或不包含小于20的质因素的合数。
10.设有一个空枝,栈顶指针为1000H(十六进制) ,现有输入序列为1,2,3,4,5,经过PUSH ,PUSH ,POP ,PUSH ,POP ,PUSH ,PUSH 之后,输出序列是_____,而栈顶指针值是_____。设栈为顺序找,每个元素占4个字节。
【答案】23;100CH
11.一个字符串中_____称为该串的子串。
【答案】任意个连续的字符组成的子序列
12.有向图G=(V, E) ,其中
权d 。E(G)为
,则从源点0到顶点3的最短路径长度是_____,经过的中间顶点是_____。
【答案】50;4
13.对n 个元素的序列进行起泡排序时,最少的比较次数是_____。
【答案】n -1
【解析】如果序列是正序,冒泡排序第一次只要进行n -1次比较,发现没有移动元素,说明序列有序。
14.高度为h 的堆中,最多有_____元素,最少有_____个元素。 【答案】
。当最后一层只有【解析】当这个堆构成的是满二叉树时,元素的个数最多,元素个数为,用三元组表示弧及弧上的
一个元素时,此时堆的元素个数最少,元素个数为。
15.以下程序的功能是实现带附加头结点的单链表数据结点逆序连接,请填空完善之。
h 为附加头结点指针
(_____)
_____;
【答案】(1)p!=NULL //链表未到尾就一直进行
(2)q //将当前结点作为头结点后的第一元素结点插入
二、单项选择题
16.主机甲向主机乙发送一个(SYN一1, seq 一11220) 的TCP 段, 期望与主机乙建立TCP 连接, 若主机乙接受该连接请求, 则主机乙向主机甲发送的正确的TCP 段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C
TCP 是面向连接的, 所谓面向连接, 就是当计算机双方通信时必需先建立连接, 然后数【解析】
据传送, 最后拆除三个过程, 也就是客户主动打开TCP 传输, 服务器被动打开。
第一次握手:客户发送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发送
ack=x+1, 自己选择的序号seq=y。
第三次握手:
客户发送
器给出确认, 其ACK=1, 确认号ack=y+1。
客户的TCP 通知上层应用进程, 连接已经建立。服务器的TCP 收到主机客户的确认后, 也通知其上层应用进程:TCP 连接已经建立。
因此, 本题中x=11220, y 是主机乙自动选取的序号, 可以与x 相同, 也可以不相同, 从而主机乙所发出的TCP 段应该是SYN=1, ACK=1, seq=y, ack=x+1, 即SYN=1, ACK=1, seq=y, ack=11221, 从而答案是C 。
17.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 与主机乙互联, 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 , 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组大小为10kb 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拆装时间, 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
A.800ms>1600ms
B.801ms 、1600ms
C.1600ms 、800ms
D.1600ms 、801ms
【答案】D
【解析】不进行分组时, 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
的时延也是800ms 共计1600ms 。进行分组后发送一个报文的时延是
总时间为801ms 。
, 在接收端接收此报文件, 接收一个给服务器, 即客户收到此报文段后向服务给服务器, 即客户的TCP 向服务器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 给客户, 即服务器的TCP 收到连其首部中的同步位SYN=1, 并选择序号seq=x, 表明传送数据时的第一个数据字节的序号是X 。 接请求报文段后, 如同意则发回确认。服务器在确认报文段中应使SYN=1, 使ACK=1, 其确认号报文的时延也是1ms , 但是在发送第二个报文时, 第一个报文已经开始接收。共计有800个分组,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