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海南大学海洋学院633普通生物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答案】在遗传学上,显性性状是指杂种
隐性性状是指杂种
2. 中性理论。
【答案】中性理论是分子进化的重要理论之一。更确切地应称为中性突变与随机漂移理论。其核心为:大部分对种群的遗传结构与进化有贡献的分子突变在自然选择的意义上都是中性或近中性的,因而自然选择对这些突变并不起作用;中性突变的进化是通过随机漂移,或被固定在种群中,或消失。
3. 同源器官。
【答案】同源器官是指起源相同,结构和部位相似,而形态和功能不同的器官。
4. 体液调节。
【答案】体液调节是指激素通过体液的传送而发挥作用的调节。
5. 卵式生殖。
【答案】卵式生殖是指形状、结构、大小和行为都不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过程,大而不能运动的是卵,小而能运动的是精子。
6. 辐射对称。
【答案】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
7. 顶级群落
【答案】顶极群落是指一个地区的植物群落,在不受外来因素的干扰下,通过顺行演替发展成为与当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结构稳定的群落,顶极群落是演替达到了最终平衡状态的群落,在这个平衡点上的群落结构最复杂最稳定,只要不受外力干扰,它将永远保持原状。
8. 反射弧。
【答案】反射弧是指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中间神经元及突触连接)、传出神经元、效应器5个环节。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
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二、选择题
9. 不规则地镶嵌在磷脂层中的蛋白质分子的排列状况决定于什么?( )
A. 蛋白质分子中极性部分和非极性部分的存在
B. 多肽键的空间排列(构象)
C. 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
D. 上述三种条件
【答案】A
10.在地质年代表中,( )早于侏罗纪。
A. 泥盆纪
B. 白垩纪
C. 第三纪
D. 第四纪
【答案】A
【解析】地质年代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事件的时间单位,通常在地质学和考古学中使用。地质年代从古至今依次为: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显生宙分为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6个纪: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分为3个纪: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
表
11.下列不被膜包被的细胞器是( )。
A. 线粒体
B. 高尔基体
C. 核糖体
D. 溶酶体 【答案】
12.植物根尖部分执行吸收功能的区域是( )。
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根毛区
【答案】D
【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分,它是根生长、分化和吸收最活跃的部位,根尖由根冠、顶端分生区、伸长区和根毛区组成。A 项,根冠是根顶端由多层疏松薄壁细胞组成的罩状结构,保护根的顶端分生组织,使顶端免于被土壤颗粒擦伤,同时分泌粘液,起润滑作用。B 项,分生区具有强烈分裂能力,可以使根尖的细胞数量大大增加。C 项,伸长区的细胞大都停止分裂,细胞体积增大,并沿根的长轴方向伸长。D 项,根毛区的各种细胞已停止生长,有较大的液泡,并已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3.生物学研究采用的实验材料很重要,证实基因在染色体的实验材料是( )。
A. 豌豆
B. 果蝇
C. 红色面包霉
D. 烟草
【答案】B
【解析】1928年,摩尔根利用果蝇实验证实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载体,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遗传学的基础,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4.现在的大气与早期的大气的主要区别是,今天的大气包括( )。 A.
B. 氮
C. 氧
D. 氦
【答案】C
【解析】地球在初形成时,它的组成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和一些固体尘埃。随着演化出现第二大气层,即次生大气。次生大气不同于现在地球的大气层,它是还原性的,所含的都是氢的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