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805新闻与传播学实务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报道角度
【答案】报道角度,是指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选择报道角度,实际上就是选择揭示蕴藏在事实中的新闻价值的具体途径。它关系到一篇新闻报道是否能够有夺目的光彩,是否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对于一个具有新闻意义的客观变动,如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表现,会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
2. 动态消息
【答案】动态消息,又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它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3. 信息(information )和讯息(message )
【答案】信息是指消除事物中或事物之间任何不确定因素的东西,包括消息、资料、情报、数据、图像、知识、思想等。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的存在状态与变化规律。信息的特性有:①信息的共享性; ②信息的扩散性; ③信息的传递性; ④信息的扩充性; ⑤信息的浓缩性; ⑥信息的替代性。讯息是指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讯息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社会互动的介质,通过讯息,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讯息一词,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等,这是一个与信息意思相近又有微妙区别的概念。信息的外延更广,它包括讯息在内。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在传播过程研究中,学者们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
4. 现场短消息
【答案】现场短新闻是指带有现场视觉成分、文字简短的消息。现场(感)是其最根本的特点,另外一个特点就是短小。现场短新闻多是对现场情况的再现,所以多运用描写手法,但是现场短新闻不一定都以描写为主,未必都有明显的视觉效果。凡来自现场,直接报告现场情况的短新闻,哪怕不描只述,都应当看做是现场短新闻。
5. 亲历事件
【答案】亲历事件是指记者身处在事件发生的同时空,作为事件的目击者,从头到尾亲历事
件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通常是在预知事件的采访或体验式采访中才是可行的。由于记者亲历事件,取得的是第一手材料,感受的是当时当地的现场气氛,这种现场材料较为真实可信的。
6. 叙述式导语
【答案】叙述式导语是用摘录或综合的力法,把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简明扼要地写出来。这种类型的导语用足够生动的情节来讲述故事,使读者能够产生如同他们亲身目击事件的现场感。叙述式导语写作,使用小说的所有技巧,包括对话、情景描写和悬念设置。
二、简答题
7. 月民务性消息的功能有哪些?
【答案】随着我国媒体上的服务性新闻日渐增多,以服务为宗旨的专业性媒体日渐活跃。服务性新闻的繁荣是一种时代的需要。服务性消息的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信息。
21世纪是科技飞速进步的时代。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既可造福于人类,又可能为人类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造成灾难。服务性消息可以从生活角度监视科技动向,提供切实可用的服务性信息,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当代的市场经济十分复杂。全球范围的商品流通拓展了选择空间; 激烈竞争带来的负产品一一伪劣、欺诈随处可见; 从大众化消费向个性化消费的转变,又刺激着人们对消费信息的需求在商品经济的浪潮中,受众需要新闻媒体做自己的助手和朋友,为其提供最好的消费指南,帮助他们少花钱、买好货,帮助他们与欺诈行为做斗争,帮助他们满足个性化消费的欲望。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的需要。
随着个人收入的增长,随着高龄化社会的到来,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的民众,对于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均抱有越来越高的期望。因此,衣食住行、保健、环境等方面的实用性报道便成了“抢手货”。传授知识与方法,充当民众的生活参谋,是服务性消息的一大功能。
此外,从媒体与读者的关系以及媒体自身的发展来看,由于服务性新闻与读者大众贴得最近,它也是媒体联系群众的纽带。
可以预言,21世纪,哪家媒体服务性新闻做得细、做得快、做得深,质量上乘,那么,它就能在白热化的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8. 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答案】真实与新鲜,是新闻的两块基石,是衡量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主要依据,也是新闻价值的源头。传统新闻写作强调真实性与时效性,这种情况同样适合于网络新闻。
(1)遭遇挑战的网络新闻真实性
①互联网的无限开放性,使得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受到置疑,因为这张分散性的传播巨网里,
任何一个网络都能够产生和发布信息。
②网络新闻的报道速度也对新闻的准确性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提出挑战,速度快,新闻有可能不准确。
(2)获得提升的网络新闻时效性
①互联网的传输速度极快,覆盖面又广,一条新闻上网后,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传遍世界,任何传统媒体对网络新闻的时效性都望尘莫及。
②时效性还体现在实时史新快。同一条新闻,当它在网络上发表时,其时效性有可能得到史充分的体现,其新鲜的感觉会比传统媒体增强。
③时效性的提升,使得网络媒体以报道突发性事件见长。在这类事件发生时,网上常常出现“塞车”现象,新闻网页的点击率骤增,也说明网民的阅读取向。
9. 简述通讯结构的特点。
【答案】作为名词来讲的“通讯结构”,通常指的是通讯的表现形式,又称“通讯的骨架”。 从外部形式的特征来看,通讯和消息的差异很大。
(1)通讯的结构比较自由。
通讯没有消息那种较固定的“格式化”的结构。作为一种写作体裁,通讯是一种发展和开放的文体,结构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样的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报道要求和记者的风格来安排素材,不同的报道内容也可以写成大体相同的形式。
(2)通讯的结构较消息的结构复杂。
由于通讯的内容涵盖面广,时空跨度大,矛盾重叠,头绪繁多,记者要根据对新闻事实内在逻辑顺序和逻辑性质的认识,将复杂的新闻素材有机组织起来并给予符合审美标准的体现,因此,通讯的结构样式较多,驾驭起来难度较大。
10.与客观报道方式相比,深度报道有哪些特点?
【答案】与客观报道方式相比,深度报道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
(1)深度报道突破“一事一报”的局限,不是简单地、平面地、就事论事地报道新闻事件,而是深入地对新闻事件进行挖掘,特别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新闻事件与其他事物的联系、新闻事件的影响和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挖掘,给受众以全方位的信息。
(2)深度报道方式摆脱单纯用事实说话、不评述新闻事实的表达方法的限制,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充分运用评述的手段,对新闻事件的思想内涵和隐含的意义进行揭示,帮助受众更深入认识新闻事件。
客观报道方式主张用事实说话,让事实来表现作者的立场和倾向。为增强报道的客观性,这种报道方式反对记者在新闻写作中进行议论。深度报道方式则不同,它在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要充分运用议论的方法,对新闻事件的内涵和意义进行分析和评述,指出其精华所在。
(3)一些篇幅不长的短新闻、小消息,就是客观报道,而那些篇幅较长的,像《南方周末》上的整版文章,就属于深度报道,这是深度报道中的一个类型,称解释性报道”或是“新闻分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