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冷排”

【答案】实际上是“照排”,即运用照相工艺在可感光的版基上排版,完成印刷制作。1981年5月创刊的英文《中国日报》引进美国全套照排系统印刷,成为我国第一张采用“冷排”方式出版的报纸。1985年创刊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成为我国第一张用“冷排”技术出版的中文报纸。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报刊印刷技术取得了划时代的进步。

2. 《新青年》季刊

【答案】《新青年》季刊是中共中央创办的机关刊物,于1923年6月15日在广州创刊,瞿秋白主编,出至第4期后休刊。1925年4月复刊后实际上成为不定期刊,1926年7月出版第5期后终刊。该刊以宣传马列卞义理论为基本任务,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介绍马列主义的有关著作和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 二是从理论上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和主张; 三是参加“科学与人生观”的讨论,发表陈独秀、瞿秋白等人的文章,批评唯心主义观点,宣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其缺点主要是宣扬了陈独秀放弃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右倾观点。

3. 密尔顿(JohnMilton )

【答案】约翰·弥尔顿(JohnMilton , 1608-1647)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黯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

4. “红色中华通讯社”

【答案】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 (ChineseSovietRadio ),每日发稿一两千字,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还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

5. “白卷事件”

【答案】辽宁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下乡知识青年张铁生,1973年6月30日参加大学招生的物理化学考试,回答不出考题,在试卷背后写了一封给有关领导的信,表示对文化考试“有着极大的反感”。时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的毛远新,指示在《辽宁日报》上发表。7月19日《辽宁日报》以《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为题,加卜编者按,发表张铁生的信。编者按明确认定:“他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的考试,似乎交了‘白卷’,然而,对整个大学招生的路线问题,却交了一份颇有见解,发人深省的答卷。”“四人帮”本来就把当时的文化考试视为“反攻倒算”,得到张铁生的信,如获至宝,立即作为“反潮流”的典型,大加颂扬。《人民日报》和全国报纸都加以转载。《文汇报》于8月2日转载,比《人民日报》还早,8月4日起又就此信开辟《选什么样的人上大学》专栏。8月29日,该专栏发表署名姚青新的文章《劝君莫奏前朝曲一一评对张铁生一份答卷的几种不正确的议论》,把“文革”之前的17年称为“前朝”,暴露了“四人帮”的改朝换代的反动观念。这一事件即“白卷事件”。

6. 《知新报》

【答案】《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这份创办较早、出版时间最长的维新派报刊,是在康有为亲自策划下创办起来的。该报初创时为五日刊,后改为周刊、半月刊,由何廷光、康广仁任总理。《知新报》与《时务报》的编辑方针基本相同,但在宣传报道上更为大胆。该报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它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更重要的是自政变发生到1898年横滨《清议报》创刊之前的三个多月里,《知新报》是国内惟一一家继续出版的维新派报刊,成为同封建顽固派做斗争的惟一报刊。1901年1月20日《知新报》自动停刊,总共出了133期。

7. 《华商报》晚刊

【答案】《华商报》晚刊是一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该报创刊于1941年4月8日,日出对开一大张,在廖承志的主持下,由邹韬奋、茅盾、范长江、夏衍、乔冠华、金仲华、胡仲持等7人筹办,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12月12日停刊,仅出版了8个月。《华商报》在宣传上以团结抗日为宗旨,创刊开始即连载邹韬奋撰写的长篇纪实报告《抗战以来》,3个月内共发表70余篇。

8. 《时事简报》

【答案】《时事简报》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在各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办的壁报的通称。1929年,毛泽东要求各军及各纵队都必须办一壁报,名称均为《时事简报》,内容是国际国内政治消息、游击地区群众斗争情形、红军工作情形,要求每周至少出一次。1931年3月,毛泽东还以总政治部主任的名义,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撰写了在红色区域普遍地举办《时事简报》的通令和怎样办《时事简报》的小册了,进‘步推广《时事简报》这一宣传形式。由于这些指令的贯彻,《时事简报》成为根据地和红军初创阶段的主要新闻宣传阵地。

9.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答案】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是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台创办于1940年,呼号是XNCR , 1943年由于设备发生严重故障,暂停播音,抗战胜利后恢复。广播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权威报刊重要文章、国内外新闻、音乐、科学常识、革命故事等。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从空中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把声音播送到了国统区。在抗战时期,对口军广播在瓦解敌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国广播事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0.“三色报道”

【答案】“三色报道”是指1987年6月24日至7月4日刊登在《中国青年报》上的三篇整版的调查性报道,分别是:《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这三篇文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起森林大火进行了深度报道,成为中国灾难新闻报道的里程碑,也在新闻界引发了深度报道的高潮。这三篇报道因为披露官僚主义、触及体制弊端,在全国人民心中激起的震撼和思考,已远远超过了森林大火本身。

二、简答题

11.简述《申报》创办初期的特色以及纪念创办60周年的革新活动。

【答案】(1)《申报》是上海第二份中文商业报纸,是英国商人美查等4人于1872年4月30日集资创办的,初为双日刊,从第5号起改为日报。《申报》创办初期的特色是:把营利作为办报的首要目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营管理方面:a. 尽量降低报纸成本; b. 努力搞好发行; c. 大力招登广告; d. 搞多种经营,陆续出版了文艺期刊、时事画报,开办了书局。

②报纸内容方面:a. 从办报人员到报纸样式都尽量中国化; b. 重视言论; c. 重视新闻报道,重视猎奇性、趣味性强的社会新闻; d. 重视刊载文艺作品,使之成为经常性内容。

这些办法取得了成功,只用半年多,《申报》就挤垮了《上海新报》,成为上海惟一的中文商业报纸。

(2)《申报》纪念创办60周年的革新活动

史量才(1880-1934,是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从1912年接办《申报》后,在企业化经营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在政治上却是保守的。他邀请黄炎培、陶行知、戈公振等参加《申报》工作,共商革新大计。1931年9月1日发表《本报六十周年纪念宣言》,宣布自即日起的一年为纪念年,提出了奋斗目标。

九一八事变和淞沪会战使纪念活动中断,民族危亡的严酷事实和救亡运动的爱国激情,使史量才认清了蒋介石对日妥协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危害,毅然赞同团结抗日的主张。史量才和《申报》作出了一些出人意料的果断举动:

101931年12月20日,上海各家日报(除《民国日报》外)在史量才的策划下,同时刊载《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