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802建筑理论与历史[专业硕士]之中国建筑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世界上最长的建筑是我国的_____,最早兴建于_____时代。
【答案】长城;战国
2. 我国常见的古代木门的门板形式有_____、_____。
【答案】板门;桶门
3.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寺可以分为塔院型、_____和_____三种。
【答案】僧院型;佛殿型
4. 关于古建筑有些通假字,例如商周陵墓,常常四向有斜坡墓道向椁室,称为“_____”,汉代随葬品冥器也称为“_____”。
【答案】木椁室;明器
5. 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园林是_____代的_____。
【答案】清;承德避暑山庄
6. 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大体经历了_____、_____、_____三个发展阶段。
【答案】砖木混合结构;砖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选择题
7. 唐代东西两京城内的住宅形式多为( )。
A. 带两厢的四合院
B. 带围墙的三合院
C. 带回廊的山池院
D. 带回廊的四合院
【答案】D
【解析】隋、唐、五代的住宅没有实物遗留,只能根据文献或敦煌壁画及其他绘画进行研宄。住宅是由回廊连接两座主要房屋形成的四合院,形成廊院式住宅。贵族则在住宅后部或宅旁掘池造山,建造山池院或较大的园林。
8. 清代帝苑的构成要素有( )。
A. 宫室建筑和园囿建筑两个部分
B. 自然的山水和人工的建筑两个部分
C. 山林、湖泊、建筑三个部分
D. 居住与朝见的宫室和供游乐的园林两个部分
【答案】D
【解析】清代的帝苑一般有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宫室部分占据前面的位置,园林部分位于后面。
9. 下列哪项全部是我国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项目?( )
A. 九寨沟、中国丹霞、三江并流、中国南方喀斯特
B. 三清山、华山、张家界、黄山
C. 黄龙、五大连池、峨眉山、庐山
D. 可可西里、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武夷山、长白山
【答案】A
【解析】B 项,华山未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C 项,五大连池没有收入世界自然遗产,庐山是文化景观。D 项,可可西里、长白山没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0.以祠堂为中心、中轴对称且具有单元式住宅特征的民居是( )。
A. 北京四合院
B. 新疆阿以旺
C. 福建客家土楼
D. 徽州民居
【答案】C
【解析】福建客家土楼,基本居住模式以集成式住宅的形制形成单元式住宅聚落特征,祠堂位于其民居建筑群体的中心点。无论圆、方、弧形楼等,均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格局形制,均中轴对称。
11.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干阑”式住房,其主要特征是( )。
A. 多层楼房
B. 底层架空,人居楼上
C. 有宽大的晒台
D. 全用竹材建造
【答案】B
【解析】干阑一词,出自《旧唐书. 南蛮传》,“山有毒草及虱腹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阑”。干阑的主要特征即是居住层是用支柱架离地面的,需登梯而上。有宽大的晒台和全用
竹材建造是云南傣族竹楼独有的特征。
三、名词解释
12.空心砖墓
【答案】空心砖墓是中国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的墓葬形制之一,主要以河南郑州、洛阳为中心,并逐渐辐射到临近地区,到东汉即告绝迹。在横穴式的土洞内用空心砖堆砲墓室,墓道多为竖井式。空心砖墓的墓顶大致经历了由无顶(或木顶)到空心砖砌筑的平顶一一人字顶一一屋脊顶之类的发展演变;小砖墓最初也是无顶(或木顶)结构,到后来才出现了券顶、穹窿顶等不同的墓顶结构形式。西汉前期,墓室呈长方形,形状像木椁。到了西汉中后期,顶部往往砌成券顶,前壁做成门的样子,显得像房屋。墓室内的砖面上印有花纹和图像,河南洛阳西汉后期的个别墓里还绘有彩色的壁画。
13.经幢
【答案】经幢是指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
14.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答案】应县木塔位于山西应县,建于辽清宁二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15.冯素弗墓
【答案】冯素弗墓是十六国时期北燕贵族冯素弗夫妇墓,共两座,位于辽宁省北票县。两座墓都是长方形石椁结构,东西向。椁顶盖以极厚的石板,椁内绘壁画,有星象、人物、建筑等内容。木棺彩画羽人、建筑等图像,棺环、棺钉铁质而饰金。
四、绘图及作品分析
16.颐和园平面图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