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2综合考试(含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土地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房屋

【答案】房屋是指供人类生产、生活之用,有门、窗、顶盖,能保温、遮雨。

2. 城市土地分等定级

【答案】城市土地分等定级是指依据城市土地的自然地理位置、交通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差异,将土地划分为小同的等级。

3. 行政划拔

【答案】行政划拔是指土地由国家行政机关调拨使用。

4. 农业土地经营规模

【答案】农业土地经营规模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土地或耕地的数量。

5. 土地供给

【答案】土地供给是指可利用土地的供给,即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利用的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地的数量。

6. 经济地租

【答案】经济地租又称理论地租,是指土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的剩余部分,即利用土地所得超过成本的纯收入。

二、简答题

7. 土地市场宏观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答案】土地市场宏观管理的任务和内容包括:

(1)保护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2)实现土地优化配置;

(3)保证土地价格的基本平稳。

8. 简述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

【答案】土地利用的基本经济原则包括:

(1)先调查、评价、规划,后开发利用;

(2)扩大耕地面积与集约利用相结合;

(3)在农业优先的前提下,统筹安排用地比例;

(4)开发利用与保护相结合;

(5)专业化利用与综合利用相结合。

9. 发展土地金融业的意义。

【答案】发展土地金融业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土地金融业,可以为土地的开发、改良和建设筹措大量的、并能长期利用的资金,促进国民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

(2)发展土地金融业,可以促进国家土地政策的实施;

(3)有利于活跃商品经济,促进地产市场的形成和发育。

10.最坏耕地产生级差地租的几种情况?

【答案】最坏耕地产生级差地租的表现为以下几类:

(1)由于在较好的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降低造成的。

(2)由于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增加,有更坏的土地投入耕作,其个别生产价格作为社会生产价格,因而原来最坏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这个新的社会生产价格,从而形成超额利润并转化为级差地租。

(3)在最坏土地卜追加投资由于劳动生产率的不同而产生的级差地租。

11.简述土地所有权具有的基本属性。

【答案】土地所有权的基本属性包括:

(1)土地所有权的完全性;

(2)土地所有权的排他性;

(3)土地所有权的恒久性;

(4)土地所有权的归一性;

(5)土地所有权的社会性。

12.简述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

【答案】土地合理配置的原则包括:

(1)地域分异原则;

(2)区位利用原则;

(3)生态系统平衡原则;

(4)系统综合原则。

13.简述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

【答案】农业土地规模效益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以纯粹规模报酬变动规律为理论基础的规模经济,包括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2)以资源报酬变化规律为理论基础的生产要素的合理组合,即由于生产要素配合比例变动,从而使要素的使用进入合理报酬阶段而产生的效益;

(3)以机会成本为理论基础的内部经营与外部环境相协调。

14.简答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

【答案】农业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组织形式包括以下几类:

(1)家庭经营型。包括种植业专业户和家庭农场,它是通过合同形式,接包其他农户转让的土地或承包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土地而形成的,其特点是仍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核算,集体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一定的服务。包括:种植专业户和家庭农场

(2)集体经营型。包括村办集体农场和厂办农业车问两种形式。其共同特点是:土地、农机等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均属经营单位集体所有,统一组织生产、经营、核算。包括:村办集体农场,厂办农业车间。

(3)联合经营型。又称联户农场、粮农联合体等,其共同特点是农户(或其他组织)在承包到户的基础上,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以土地为纽带形成新的联合体。既有在某些生产环节的松散联合,即几个农户共同完成某些生产环节的劳动,按劳计酬的联合互助,也有农户和农户、或农户、村组、和技术、管理人员等,以土地使用权、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折价入股,组成的股份联合农场。股份联合农场,一般在银行建立账户,实行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分配上采取按劳与按股分红相结合的方法。

(4)规模服务型。在保持分户承包、经济核算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在生产和流通的主要环节,例如种子供应、机械耕作、排灌和收获、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合作经营或集体的统一服务,使分散经营的农户达到规模经营的效果。

三、论述题

15.试概括马克思的土地价格形成理论。

【答案】我们可以把马克思的土地价格形成理论概括为以下几点:

(1)自然状态的土地虽然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有使用价值,并存在价格。

马克思认为,任何物品要具有价值,就必须是用来交换的人类劳动产品。自然状态的土地,未经人类的开发,没有投入人类劳动,因而不存在价值,也没有以这种价值为基础的用货币表现出来的价格。马克思指出,未开垦的土地“没有价值,因为没有人类劳动物化在里面”。“土地不是劳动的产品,从而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土地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土地能为人类永续提供产品和服务,即产生地租。正因为有了地租,才产生了土地价格。马克思指出,实际上,这个购买价格不是土地的购买价格,而是土地所提供的地租的购买价格。而地租的产生,是导源于人们对土地的垄断。由于土地有限,便产生了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而地租又是以土地所有权,以某些个人对某些地块的所有权为前提。”

(2)土地价格的实质是地租的资本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任何一定的货币收入都可以资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