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财经大学财政学801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是因为( )。
A. 货币的需求减少或货币的供给减少
B. 货币的需求增加或货币的供给减少
C. 货币的需求减少或货币的供给增加
D. 货币的需求增加或货币的供给增加
【答案】C
【解析】LM 曲线向右下方移动意味着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均衡利率水平下降了,造成利率下降的原因自然是货币的供给增加了或者是货币的需求减少了。
2. 卢卡斯供给曲线表示的是( )。
A.GDP 和价格变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B.GDP 和未被预期的价格变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C.GDP 和预期的价格变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D.GDP 和未被预期的价格变动之间的负相关关系
【答案】B
【解析】卢卡斯的预供给曲线为函数:
格变动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3. 下面不属于国民收入部分的是( )。
A. 租金收入
B. 福利支付
C. 工资
D. 利息净额
【答案】B
【解析】按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要素报酬〔租金、工资、利息、利润之和)加上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折旧。而国民收入具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和间接税后加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因此,国民收入应该是要素报酬的总和,而福利不是要素收入。
第 2 页,共 29 页 ,参数:,P为预期价格。其含义是预期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偏离会导致实际产出与经济正常产出的偏离,即GDP 和未预期到的价
4. 如果个人收入等十57美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美元,消费等于43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美元,个人储蓄为4美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 )。
A.50美元
B.48美元
C.47美元
D.40美元
【答案】B
【解析】个人可支配收入的计算公式为DPI-PI 一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为57美元,个人所得税为9美元,因此个人可支配收入为48美元。利息支付总额与消费支出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均没有影响。
5. 宏观经济理论的古典派模型主张的总供给曲线是( )。
A. 垂直线
B. 反L 形折线
C. 右上倾斜曲线
D. 右下倾斜曲线
【答案】A
【解析】古典学派的依据是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对自身的需求”,这意味着下资和价格都是有充分弹性的,能迅速消除任何超额的供给和需求,使市场出清,并迅速恢复充分就业。古典宏观经济学家得出结论:经济总是在充分就业或潜在产出水平上运行,总供给曲线是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上垂线。反L 形折线则为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
二、论述题
6. 试画图分析消费者收入变动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答案】无论是现期收入还是未来收入的减少,都会使预算约束线向里移动,从而两期消费
均减少; 无论是现期收入还是未来收入的增加,都会使预算约束线向外移动,从而两期消费均增加。
收入增加的情况可以用图表示(收入减少的情况图示类似)。如图所示,收入增加使得预算约束线由AB 外移至A'B' ,较高的预算约束可以让消费者选择更好的消费组合,最优决策点由E 0点移动到E 1点。当然,这种情况仅适用于消费者在两期中所消费的商品为正常品的情况。
第 3 页,共 29 页
图 收入增加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三、计算题
7. 设在新古典增长模型的框架下,生产函数为:
(1)求人均生产函数y=f(k );
(2)若不存在技术进步,求稳态下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
【答案】(1)人均生产函数:。
(2)设人口增长率为n ,储蓄率为s ,资本的折旧率为δ,人均消费水平为c ,则,稳态经济下,即,于是:
8. 设一个经济由下述关系描述:
y=c+i+g+nx
y=5000
g=1000
t=1000
c=250+0.75(y-t )
i=1000=50r=0.1625y-1000m
nx=500-500e
r=r*=5%
(l )求该经济的储蓄、投资、贸易余额以及均衡汇率值。
(2)假设g 增加到1250,解出新的储蓄、投资、贸易余额以及均衡汇率的值。
第 4 页,共 29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