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30毛中特概论[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之一,是指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和科学构想。“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有: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两制并存,是指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度自治,是指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寄希望十台湾人民。
2. 实事求是
【答案】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4.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答案】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二、简答题
5.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是在统一而不可分离的国家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有:
(1)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种制度,体现了我国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合作和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和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制度安排,符合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发展要求表现为:
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②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
③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
(3)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具体包括:
①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②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③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④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 ⑤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
6. 为何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答案】邓小平提出的“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论断,科学地指出了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1)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体地位为基础的,它反映在政治上就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力。因此,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外在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①“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
②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③把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仅仅理解为经济建设,是片面的。完整意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经济建设、政治民主化和文化现代化为目标。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
①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
②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
③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7.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答案】(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组织群众、带领群众进行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2)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
①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群众路线的灵魂,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认识和处理党与群众关系中最基础、最关键、最重要的根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机关和全体党员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仅体现在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上,而且要体现在党的干部和普通党员的思想行动中。因此,一切为了群众,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决策办事的根本依据,是处理党与群众关系的出发点和归宿。
②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途径,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证明,我们党正是依靠发动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同样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也是人民群众。过去搞革命我们依靠人民群众,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要依靠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的必然要求。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对各级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破解发展难题、开创发展新局面的关键。
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从群众中来,指领导者要深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形成符合群众需要的意见,通过必要的决策程序,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到群众中去,就是带着党的政策和主张回到群众中去,进行宣传解释,使之为群众所掌握,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同时,也检验并改进不符合实际和群众需要的部分。必须强调的是,由于实践和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必须多次进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不断丰富和发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