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26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汇率制度
【答案】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固定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浮动汇率制度又分为自由浮动与管理浮动两种,前者指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不采取仟何干预措施,汇率完全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力量自发地决定。后者指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对外汇市场进行各种形式的干预活动,主要是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售出或购入外汇,以通过对外汇供求的影响来影响汇率。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情况看,西方各国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实行固定汇率制,即按照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所实施的固定汇率制。此后,由于美元危机,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西方各国相继放弃了固定汇率制而采用了浮动汇率制。
2. 功能财政
【答案】功能财政思想强调,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的产出和收入。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的,也可以是赤字。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求来利用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或减少税收,以实现充分就业。如果起初存在财政盈余,政府有责任减少盈余甚至不惜出现赤字,坚定地实行扩张性政策。反之亦然。总之,功能财政思想认为,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应为了实现财政收支平妨碍政府财政政策的正确制定和实行。
3. 经济增长
【答案】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通常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具体理解,经济增长有以下两层含义:
(1)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增加,即实际总产出的持续增长;
(2)经济增长是指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产出(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加。若用Y t 表示t 时期的总产量,Y t-1表示(t-1)期的总产量,则总产量意一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若用y t 表示t 时期的人均产量,Y t-1表示(t-1)期的人均产量,则人均产量意义下的增长率可表示为:
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出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人均总产出增长率的高低则体现了经济效率的高低。
4. 乘数效应
【答案】乘数效应是一种宏观的经济效应,指经济活动中某一变量的增减所引起的经济总量变化的连锁反应程度。在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中,乘数效应考察投资、政府购买支出或税收等变动一定量对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乘数效应的理论支撑源于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沦》中的收入乘数原理。乘数效应可用图来表示。
图 乘数效应
图中,c+i表w 原来的总支出线,表T 新的总支出线,原来的均衡收入为,新的均衡收入为y 。可以看出,投资的增加,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实际上,总需求的任何变动,如
消费的变动、政府购买支出的变动、税收的变动以及净出口的变动等,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变动。
乘数效应不考虑货币因素对收入的影响。如果考虑货币因素的影响,收入增加会使利率上升,
从而投资减少,这又使收入减少,因此最终的收入增加幅度小于不考虑货币因素时收入增加幅度。
5. 绿色GDP
【答案】绿色GDP 也称绿色国内生产净值,是指在名义GDP 中扣除了各种自然资源消耗之后,经过环境调整的国内生产净值。
大体上,绿色GDP=GDP-自然资源消耗和环境退化损失-(预防环境损害的支出+资源环境恢复费用的支出+由于优化利用资源而进行调整计算的部分)。绿色GDP 这个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GDP 占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绿色GDP 揭示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资源环境成本,成为新的发展观指引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概念和指标。
以GDP 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它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水平等。正因为GDP 指标有这些局限性,在关于GDP 的争论中,国际组织引入绿色GDP 的新概念。世界银行1997年开始利用绿色GDP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来衡量一国(地区)的真实财富。尽管绿色GDP 目前在核算上还存在不少技术难题,但这一设想的方向是正确的,也符合科学发展观。
二、简答题
6.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是存在两难选择问题的,简述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答案】(1)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由于宏观经济政策要同时满足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需要,而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冲突,导致宏观经济政策不能同时达到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这样,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如在内部经济出现衰退、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情况下,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增长,需要采取扩张性政策,这就导致国际收支逆差的继续扩大,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而为了改善国际收支情况,需采取紧缩性政策,但这会进一步加剧国内经济的衰退,此时就出现宏观经济政策的两难选择。
(2)经济均衡的调整
为了达到经济的对内和对外均衡,一个国家可以采取诸如支出调整政策、支出转换政策和经济管制的方法。具体包括:
①财政手段。通过扩大、紧缩各种财政支出,增减各种税收,加强或削弱国家采购等做法可以调节就业量的变化和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进出口。
②货币手段。通过调整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方法,可以直接控制货币供给量,进而间接调控国内市场的需求、进出口等,促进一国经济恢复均衡。
③支出转换手段。如通过货币对外汇率的变化,例如本币对外币升值或贬值,影响进出口,调整国际收支失衡。
④经济管制。采用各种法律、法令、行政和管制等手段,直接控制经济的运行,以使经济朝预定的方向发展。通过这些政策手段,宏观经济一般可以从失衡状态中得到调整,逐步恢复到均衡,达到较为理想的增长或发展状态。
(3)政策搭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