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809古代汉语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答案】(1)疾,痛恨。

(2)翻译: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避而不谈,而一定要为它做些别的说辞。

2. 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

【答案】息:子。

3. 女执懿筐,遵彼微行

【答案】懿:深。

遵:循,顺着……走。

4. 於是乘其車,揭其劍,過其友。

【答案】揭:高举。

5. 求,无乃尔是过与?

【答案】过:责备。

二、名词解释

6. 读破

【答案】读破是古代的一种用来注音的校勘术语。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的时候,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称作读破,如‘长幼’的‘长’不读而读, ‘喜好’的‘好’不读而读。、的音称作破读。读破了的字称破读字。

7. 甲骨文

【答案】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殷商时期人们崇尚占卜,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

上的卜辞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8. 《康熙字典》

【答案】《康熙字典》是一部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的汉语辞典。由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张玉书及文渊阁大学十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主编,是中国第一部以字典命名的汉字辞书。((康熙字典》以二百一十四个部首分类,并注有反切注音、出处、及参考等,差不多把每一个字的不同音切和不同意义都列举进去,是古代汉语的学习者必备的工具书。

9. 韵脚

【答案】韵脚是指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又称为押韵。因为押韵的字一般都放在一句的最后,故称“韵脚”。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中“鸦”和“家”押韵。韵脚最广泛应于文学作品中,诗歌尤甚,使行文变得赋有节奏和音乐之美,现代韵脚诗便将韵脚这一特征发挥的淋漓尽致。

10.三平调

【答案】三平调是指诗句中句尾连用三个平声字的现象,又称“连三平”、“三平式”或“三平脚”。三平调是古诗的典型,尤其是在平韵诗里,三平调最多。近体诗平仄协和要求严格,三平调在近体诗中是写格律诗的大忌,是决不允许出现的。但在古体诗中,三平调却频频出现,以示与格律诗相区别。例如杜甫的《岁晏行》中的诗句:“莫徭射雁鸣桑弓、汝休枉杀南飞鸿、割慈忍爱还租庸、好恶不合长相蒙、此曲哀怨何时终”,最末三个字都是平声字,这就是三平调。

11.直音

【答案】直音是指用同音字给汉字注音的方法,即直音法。直音法是古代汉语中较为常用的注音方法之一,如:郯,音谈。(《经典释文·左传僖公四年注》)

三、分析题

12.指出“节”字的含义,并分析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l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

(2)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3)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5)足下及董聂三军,皆受荣所节制。

(6)节器用。

(7)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8)司马握节以死,故书以官。

(9)今臣智不能存国,节不能死君,勇不能待寇。

(10)而擅离职一节,实臣部职掌,臣待罪铨曹,不得不言。

【答案】(1)节:竹节。

(2)节:骨节。

(3)节:季节,节气。

(4)节:礼节,仪礼。

(5)节:限制,管束。

(6)节:节约。

(7)节:节奏,节拍。

(8)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

(9)节:气节,节操与义行。

(10)节:段,截。

节是形声字,从竹,即声。其本义为“竹节”,其余义项均为引申义。

13.解释语法现象。

(1)齊侯曰:“豈不榖是爲,先君之好是繼。”

(2)我之懷牟,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

(3)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4)是以君子遠庖廚也

(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答案】(1)两个分句中的宾语“不榖" 、“先君之好”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复指宾语,“是”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2)分句“其我之謂矣”中宾语“我”前置,古代汉语中这一类宾语前置的特点是在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之”复指宾语,“之”也要放在动词之前。

(3)分句“一言以蔽之”中宾语“一言”前置。

(4)远: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远。

(5)夫人:名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做夫人。

14.请指出以下汉字的形体构造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