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民族大学国际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配额租金

【答案】配额租金是指在采用进口配额以限制产品进口的情况下,配额许可证的拥有者因能够在国内以高价销售该产品而获得的超额利润。当一国对某类产品通过采取进口配额形式的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其进口数量时,该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就能够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这样,配额许可证的拥有者就能够从高价销售中得到超额利润。

2. 垄断竞争

【答案】垄断竞争是介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结构。这种结构下的市场既存在垄断,又存在竞争。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市场结构形式,其主要特征是:

(1)市场上,一个行业中存在许多企业。

(2)这些企业的产品属于差别产品,即它们虽然是同一类产品,但在产品的商标、包装、设计、质量、性能、声誉、服务、销售渠道等方面具有差别。一方面,由于产品具有不同特色,因此不具有完全替代性;另一方面,又因为它们具有相似之处,从而具有高度的可替代性。

(3)企业所具有的市场势力的大小,取决于其产品与其他企业的产品相比是否具有很大的差别。产品差别越大,垄断程度就越高;产品差别越小,替代性越强,竞争程度就越高。每个企业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

(4)不存在企业进出市场的障碍。

3. 收入转移

【答案】在国际经济分析中,收入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把其收入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收入转移对一国贸易条件有很大影响。如果本国将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到外国,意味着本国的收入减少了,因此支出必须随之减少。相应地,外国将増加支出。如果各国支出占世界支出总额的比例发生变动,那么世界相对需求也会随之变动,从而影响各国的贸易条件。如果收入转出国对出口产品的边际支出倾向比转入国高,那么收入转移会使得转出国的贸易条件恶化;如果转出国对出口产品的边际支出倾向比转入国低,那么转出国的贸易条件就会改善。

4. 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

【答案】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偏向性扩张是指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如图所示。图(a )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于X 的扩张,图(b )则说明了生产可能性曲线偏向F 的扩张。图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都从TT1移到了TT2。

5. 微观经济学

【答案】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市场经济中各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经济规律作为考查对象,研究单个生产者或企业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利润,以及单个消费者或家庭是如何利用有限的货币收入购买商品和劳务以获取最大满足的。因此,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微观经济学采用个量分析法,个量是指与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相适应的经济变量,如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利润,某一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效用和价格等。微观经济学在分析这些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假设总量固定不变,又被称为个量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消费理论或需求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理论、要素价格或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理论等。由于这些理论均涉及市场经济和价格机制的作用,因而微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市场经济学。

6. 非贸易品

【答案】非贸易品是指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商品和服务。非贸易品不进入国际贸易的原因是:不能运输,或运输成本太高,或国际化专业分工不强,或各国出于战略需要而进行限制等,从而使其国际流动存在着重重困难。非贸易品主要是服务和建筑物,如医疗、教育、住房等。但也有许多例外,如银行和证券经纪人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通常是国际性的。此外,如果一国对贸易管制过于严厉,贸易品也可以成为非贸易品。各国非贸易品价格的差异很大,由于它不能流动,其价格是由国内的供求状况决定的。

7. 绝对优势

【答案】绝对优势论是指由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提出的贸易理论,即各国以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异为基础、发挥各自的优势进行国际分工,并通过自由贸易增进共同利益的国际贸易理论斯密认为,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原因及基础是各国间存在的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一国如果在某种产品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就称该国在这一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8. 外汇干预的信号效应

【答案】冲销性干预可能会给经济活动参与者传递这€—种信号,即中央银行期望汇率朝哪个方向变动。这一信号能够改变市场对未来的预期,甚至不同币种的债券可以完全替代时也会立即

引起汇率的变动。例如,当政府对现行汇率水平不满,并且公开宣布它将通过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来改变汇率时,信号效应将变得十分重要。在宣布的同时,如果中央银行确实进行了冲销干预,这将加强声明的可信度。

政府有时为了获得某种暂时利益也可能会利用信号效应,但是,如果政府在其政策声明之后不采取具体措施,这些信号很快就会变得无效。因此,信号干预本身并不能被视为一项独立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外的政策工具。

二、综合分析题

9. 20世纪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外债(例如,阿根廷)的很大部分是由预期货币贬值而产生的资本外流(合法或非法)引起的。(政府和中央银行借入外国货币来维持本国的汇率,这些资金却又会流到私人手中并进一步流到纽约和其他地方的银行账户。)由于资本外流会带给政府大量债务,同时也会给将资金带到国外的本国人带来相应的外国资产,从整体来看国家净债务并未改变。这是否意味着主要由于资本外流而形成政府外债的国家就没有债务问题了?

【答案】不是。资本外流会使得债务问题趋于恶化,因为政府被迫承担更多的外债,但无法确定哪些人购买中央银行储备(作为外债的对应物),并将其存入国外账户,从而无法对其征税。因此,为偿还更高的债务,政府不得不向那些不曾将资产转移到境外获益的人们征税。这样就会改变国内的收入分配,倾向于使得那些状况可能已经非常好的人受益。这样可能就会带来政治上的问题。

10.过去的几十年,美国对墨西哥直接投资的数量急剧增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会对墨西哥向美国移民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外国直接投资会减少从墨西哥流动到美国的劳动力,因为外国直接投资导致墨西哥

边际劳动生产力相对上升,继而会导致墨西哥工资增加,从而减少墨西哥工人移民至美国的激励。

11.假设欧洲货币体系成为了一个使用统一货币的货币联盟,却没有设立一个欧洲中央银行来管理统一的货币,相反,它允许各国中央银行自己发行并管理这种货币;各国愿意发行多少这种货币就可以发行多少,并且可以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你能否预测这将会产生什么问题?

【答案】每个中央银行都会从发行货币中获益,因为发行货币将给中央银行带来铸币税。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