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周氏冥通記》是南朝梁代陶弘景所著的一部道士日記,內容多為周子良在睡夢之中與神真交談的情形。對答話語多來自日常口語,更易反映當時的語言面貌和語言特點。且與陶弘景的另一部作品《真誥》相比,反映口語的程度更高,是研究中古漢語不可多得的語料。
我們按照劉祖國先生對道教類詞彙的界定辦法,將絕對意義上的道教專用詞語和與道教教義、道教文化有直接或間接關係的詞語都認為是道教類詞語。在全面研讀原著的基礎上,初步統計出《周氏冥通記》道教類詞語271個。由於部分詞語為文獻名或鬼神之名等專有名稱,故不做細緻分析描寫,主要研究其餘較有特色的221個道教詞語。在對這些詞語進行初步整理后,我們參照葉貴良先生對道教特色類詞語的相關分類標準,從語義內容角度對這些詞語進行了細緻地分類描寫。總共劃出八大類:天神人鬼類、長生仙化類、法術符箓類、法器服飾類、道教仙境類、服食煉養類、齋醮儀式類、神仙器物類等八個方面。通過對詞彙全面的考察,我們得出《周氏冥通記》道教類詞語有以下特點:
一、複音詞所佔比重較大。我國道教自東漢產生,在南北朝時期進一步發展充實,由此湧現出大量道教詞彙。《周氏冥通記》道教類詞彙中複音詞所佔比重較大,符合中古時期漢語詞彙雙音化較明顯的趨勢。
二、同義異詞現象較多。中古時期,漢語詞彙發展迅速,出現許多同義異詞詞彙。這種現象在《周氏冥通記》道教類詞彙中比較多見。
三、《周氏冥通記》中道教類詞彙來源於多樣詞彙,主要有:繼承吸收了早期神話傳說的詞語;借鑒佛教詞彙;繼承了傳統器物服飾詞彙;繼承了封建傳統社會等級制度的詞彙。
此外,在對道教類詞彙研究的基礎上,本文選取了《周氏冥通記》中的新詞作為研究點。通過參照《漢語大詞典》中的書證用例,指出《大詞典》中書證遲晚之處,查閱出更早書證,以期對辭書的編撰與修訂工作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