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在准实验研究中可以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吗? 为什么? 举例说明。

【答案】(1)在准实验研究中不能得到因果关系的结论。

(2)在准实验研究中不能得到因果关系结论的原因。

①准实验设计中,只能选择某个特征(自变量)不同的被试,然后将这些在该自变量不同水平的被试行为加以比较。典型的准实验常用被试变量作为自变量,因为对于大多数天生的被试变量(年龄、性别、种族、种群)、社会引起的被试属性(社会阶层、宗教或居住区)、疾病以及

与疾病有关的被试因素(肢体残缺、智力残疾、脑外伤、灾难后果)而言,只能选择而不是改变。

②但是,只是选择了在这个被试变量上有差异的被试,很难保证他们在其他相关变量上是相等的。即准实验中实验者的自由度是比较小的,对额外变量的控制也是较弱的。这使得被试变量的效用会和无法排除的额外变量的效用相混淆。因此,通过准实验得到的结果便不能像真正的实验结果那样可以安全地、毫无闪失地归因于自变量,而所得出的只能是自变量和结果变量之间的相关。

因此,在准实验研究中,可以认为变量之间是相关的,但不能认为一个变量的变化导致或引起了另一变量的变化。即准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相关研究。严密控制、逻辑精巧的实验研究是获得因果关系的惟一有效途径。

(3)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对新教材、新教法的试用过程,以及在医学的疗效评估中,经常使用的不等组前后测设计就是典型的准实验设计。举例如下:

①例如,研究者想研究不同的教材处理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实验前,选择的教学班是两个现成班级,不可能因为实验而将两个班拆散后再随机分组,所以研究者只能随机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依照准实验设计的模式,前测成绩是两个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小学升入初中的考试成绩和他们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这两个成绩作为两个班开始比较的基础。实验组实行的处理是对教材逻辑顺序的调整和增加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控制组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编排及教法。后测成绩来源于对两班学生实施的同一测验的测验分数。这就构成了一个不等组前测后测设计的准实验研究。

②再例如,某医疗研究机构研制了一种治疗儿童多动症的药物,为了试验此种药物是台真的有效,研究人员筛选了20名多动症儿童参加试验。为了试验的实施,他们编制了甲、乙两套学习材料,这两套材料经检验在难度等方面相当,以分别用于前测和后测。为了更可靠地进行比较,他们选取了年龄相近的某个年级一个班的学生(30人)作为对照组。实验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

段是实验组和控制组均使用甲套材料进行前测,即均在同样长的时间里学习材料甲,然后检测学习成绩; 第二阶段,多动症儿童接受药物治疗,而控制组不接受; 第三阶段是两个组儿童各自都学习材料乙并进行学习效果的测试,这是后测。这也是一个不等组前后测设计的准实验研究。

从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在准实验设计中,被试不是被随机分配到各个实验条件中的,所以在控制个体差异产生的无关变量上,没有实验设计严格,可能会产生选择与成熟的交互作用或前后测的交互作用等; 因而准实验研究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2. 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是怎样的?

【答案】语词材料与自我相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它编码条件好,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

(1)中国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

①实验研究

a.Zhu 等人采用类似于Conway 的方法进行实验,发现了中国人的母亲参照效应。

b. 后续的相关研究表明,中国人的父亲参照、好朋友参照也都与自我参照同样好。

②理论解释

朱澄用中国人的自我结构属于互倚型的自我结构来解释这一结果,即中国人的自我概念包括母亲、父亲、好朋友等十分亲近的人,因而母亲参照也就具有了自我参照的性质。

(2)西方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的影响

①实验研究

a.Conwany 研究发现,英国人的自我参照优于母亲参照,而且母亲参照与他人参照类似。 b.Heatherton 等人的研究表明,美国人的自我参照优于好朋友参照

②理论解释

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用西方人的自我结构属于独立型的自我结构来解释。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文化对自我参照效应即自我信息加工的影响。这就是说,中国文化下形成的互倚型自我导致了母亲、父亲、好朋友参照与自我参照一样好的记忆成绩,而西方文化下形成的独立型自我导致了自我参照优于母亲、父亲、好朋友参照。

3. 怎样理解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不似物理学的规律?

【答案】以认知心理学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1)认知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主要潮流曾大大推动了心理学的前进,但是认知心理学仅强调用计一算机程序来类比人的心理过程,即仅仅从软件层次上来进行类比,而不涉及硬件,不涉及产生心理过程的大脑。这表明它遵循的是信, 论的思想,即只强调信息本身,而认为信息的载体是无关紧要的。这是一种只强调形式而小重视物质本身的倾向或方法,这种方法在物理学中己获得成功,它对物理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都给予统一的描述和解释。但是,几十年来,这种方法己使人工智能不时陷入困境,它应用于心理学的局限性也愈来愈明显。

(2)在知觉、注意、表象、记忆等基本过程中常常出现对立的观点和流派而看不到解决的前

景。心理学可能应当从生物学中得到启发。生物学的知识依赖于对千百万种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的研究,每种生物生存的环境又千差万别。因此,仅仅在最抽象的和质的水平上才能谈论生物学的最一般的规律,许多生物学的规律都只适用于单一的物种。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既受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又受人的大脑的约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动是很复杂的过程。因此,心理学的规律更类似于生物学的规律而小似物理学的规律。

4. 图A.B , C 是一项实验的三种可能结果。试根据图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 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 因变量是什么?

(3)请用文字分别描述这三种可能的结果。

【答案】(l )该实验的目的是检验健忘症被试与控制组被试在自由回忆(外显记忆)和词汇辨认(内隐记忆)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实验性分离); 或者健忘症被试是否保留有内隐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