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713分析化学Ⅰ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下列诸变宽的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 )。
A. 自然变宽
B. 多普勒变宽
C. 劳伦兹变宽
D. 赫尔马克变宽
【答案】B
【解析】自然宽度约为l (T5nm 数量级;多普勒变宽约为nm 数量级;
劳伦兹变宽约为nm 数量级;赫尔马克变宽约为nm 数量级。在一般分析条件下,以多普勒变宽为主。
2. 在醇类化合物中,伸缩振动随溶液浓度的増加向低波数移动的原因( )。
A. 诱导效应
B. 溶液极性增大
C. 形成分子间氢键
D. 振动偶合
【答案】C 【解析】能形成分子间氢键。氢键的形成使的键强减弱,振动频率向低波数移动。浓度増加有利于氢键的形成。
3. 在络合滴定M 离子时,常利用掩蔽剂(如A )来掩蔽干扰离子N , 其掩蔽效果取决于下列哪一项大小?( )
A.
B.
C.
D.
【答案】B
4. 原子吸收法测定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铝时,需采用的火焰为( )。
A. 乙炔-空气
B. 乙炔-氧化亚氮
C. 丙烷-空气
D. 氢气-空气
【答案】B
【解析】对于易形成难离解氧化物的元素如B 、Be 、A1、稀土等,应采用高温火焰。乙炔-空气火焰的最高温度为2600K ; 乙快-氧化亚氮火焰的最高温度为3200K ; 丙烷-空气火焰的最高温度为2200K ; 氢气-空气火焰的最高温度为2300K 。
5. 以EDTA 滴定相同浓度的金属离子M ,已知滴定终点时
点误差为0.1%,则被测金属离子M 的最低起始浓度为( )。
A.0.10mol/L
B.0.20mol/L
C.0.010mol/L
D.0.020mol/L
【答案】B
【解析】由
解得
6. 用硫酸钡重量法测定试样中硫,若试样中有机物干扰测定,为消除其干扰,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浓硫酸并加热至冒烟
B. 将试样灼烧
C. 加入硝酸加热蒸干
D. 加盐酸加热蒸干
【答案】B
-37. 玻璃膜钠离子电极对钾离子的选择性系数为2x10, 这意味着电极对钠离子的敏感为钾离子的
( )。
A.
B. 。若要求终
C.500倍
D.2000倍
【答案】C
8. 在滴定分析中所用标准溶液浓度不宜过大,其原因是( )。
A. 过量半滴造成误差大
B. 造成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差值大,终点误差大
C. 造成试样与标液的浪费
D.A 和C
【答案】B
9. 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为了减小基体对被测组分的影响,一般用( )进行测定。
A. 工作曲线法
B. 标准加入法
C. 内标法
D. 外标一点法
【答案】B
【解析】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中,基体对被测组分的影响很大,因为在测定中对照品溶液组成很难与样品组成相同,为了消除基体影响而引入的系统误差,往往采用标准加入法进行样品中被测物的含量测定。
10.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过滤介质不包括( )。
A. 真空介质
B. 织物介质
C. 堆积介质
D. 多孔固体介质
【答案】A
二、填空题
11.在附近若有一强度很强,宽度中等的吸收峰出现,说明可能是_____基团的_____振动能级的跃迁所产生。
【答案】羧基;伸缩 【解析】位于双键区,且为强吸收,应是一个极性较大的双键基团,故为羰基。
12.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当吸收为1%时,其吸光度(A )为______.
【答案】0.0044
13.无定形沉淀的主要沉淀条件是_____。
【答案】浓、热溶液,加入适量电解质,不必陈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