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政治经济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有哪些手段?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政策。

(1)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收入(主要是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主要是政府对公共工程、对商品和劳务的采购以及对社会成员的转移支付等支出)政策,来影响社会消费总量和投资总量,以求得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不同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采用不同的财政政策,在多数情况下,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调节方式。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由国家银行即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扩大或紧缩信贷,以影响利息率,进而通过利息率的升降来增加或减少投资,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

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等。

(3)产业政策产业政策是指国家通过确定支持、鼓励哪些产业,限制哪些产业,以促进经济结构合理化和组织合理化的政策。

产业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①政策目标:即国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趋势及某些特定的日的而确定的发展日标。 ②政策手段:即为了实现政策日标,从实际出发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这两方面的内容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收入政策

收人政策是指违过确定工资水平来控制通货膨胀,进而抑制失业上升和经济衰退。收入政策的形式主要有:

①工资一物价“指导线”,即由政府根据长期劳动生产率增长趋势来确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标准,要求把工资一物价增长率限制在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幅度以内。

②实现工资一物价管制,即由政府颁布法令对工资和物价实行管制,甚至暂时加以冻结。 ③以税收为基础的政策,即政府以税收作为惩罚或奖励手段来限制工资增长。

2. 利润率

,是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答案】利润率又称“资本利润率”、“资金利润率”

比率。用公式表示:,式中,P ´代表利润率,m 代表剩余价值量,c 代表不变资本,v 代表可变资本,c+v即为全部预付资本。

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有: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不变资本的节省; 原料价格的变动。利润率客观地反映了资本的增殖程度,它是商品经济社会考核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好坏和评价企业经济效益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它比利润量更能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现实生产经营状况。

3. 货币层次

【答案】随着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货币范围小断扩展,出现了M 0, M 1, M 2, M 3, M 4……边界小同的货币层次。按照货币的流动性,货币层次可分为:

M 0=现金(纸币和硬币)

M 1=M0+所有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

M 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 3=M2+其他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M 4=M3+其他短期流动资产(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短期公司债券、人寿保单等)

4. 市场中介组织

【答案】市场中介组织是一系列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市场与企业之间的组织机构的总称。市场中介组织主要包括:

(1)会计师、审计师、律师事务所;

(2)各种由国家指定或委托的公证和仲裁机构;

(3)各种计量和质量检验认证机构;

(4)信息咨询机构;

(5)资产和资信评估机构;

(6)行业协会、商会等等。

市场中介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分工日益深化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种类型的市场中介组织,对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分别发挥着服务、沟通、公证、监督等重要作用,并成为政府对市场经济运行实现有效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和工具。

5. 金融资本

【答案】金融资本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形成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通过融资、控股、参股等形式融合为一种既控制生产又控制流通的万能垄断资本。

金融资本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

(1)银行垄断资本和工商业垄断资本在统一的组织范围内实行直接的结合;

(2)银行垄断资本和工商业垄断资本在资本关系、信贷关系和其他关系方面实行紧密的联系,共同控制社会经济活动。其典型的存在方式是资本主义地大财团。

当今证券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拓展了金融资本这一概念的外延:

(1)指用于增值的货币(资本)本身。这些货币通过货币本身的周转增殖自身,其主要的增值手段是利息收入;

(2)指那些掌有大量货币,并将其(部分地)用于金融资本用途的企业及机构,如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6. 外汇

【答案】外汇是一国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国库券、长期和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所保有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外汇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动态的含义是指将一个国家的货币转换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以适应各种目的的国际支付或清偿所需要的国际性货币的兑换行为。静态的含义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做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汇是指静态的含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外汇是指:

(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

(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

(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

(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化:

(5)其他外汇资产。

7. 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

【答案】市场经济中的交易主体就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利益主体。在经济学中,一般将其抽象地概括为三类:即个人(或居民家庭)、企业(包括各类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和政府(包括各级、各类型的政府权力机构)。居民个人既是市场经济中的需求主体,也是市场经济中的供给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交易主体。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身份相对复杂。政府既是市场秩序的维护者,又是宏观经济的调节者。在开放经济体系中,市场交易主体还包括境外的居民、企业和政府等主体。总之,在市场经济中,所有参与交易活动的买方、卖方,都是市场交易主体。

8. 三次产业

【答案】三次产业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总称。它是现代许多国家都使用的一种产业结构划分方一法,目的在于研究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三次产业是按人类社会生产活动的历史发展序列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过程来划分的,它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生产的历史阶段和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按照三次产业的分类,第一次产业主要指农业,包括直接以自然物为劳动对象的农、林、牧、渔等行业; 第二次产业主要指工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等在内的对初级产品进行加工的行业; 第三次产业即服务业,如运输、通信、商贸、旅游、金融保险、医疗卫生、公用事业、文化娱乐、科技教育、新闻出版等行业。但各国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第三次产业的内容也各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