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自愿性工具
【答案】自愿性工具是指在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由于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又与主张个人自由的文化相吻合,并且有助于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因此,在许多社会中成为首选的政策工具。自愿性工具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等。
2. 信息不对称
【答案】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参与各方在掌握对市场交易具有重要性的信息的量和质上出现了差异。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是,生产者对产品的质量所掌握的信息一般要远远超过购买者。以信息不对称为基础,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一方必然要试图利用其信息优势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这种谋取利益的活动又往往会降低处于信息劣势一方的利益。
3. 政策科学“三部曲”
【答案】叶海卡·德罗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发表了被称为政策科学三部曲的著作,分析了管理科学与行为科学的局限性,提出的理论与观点成为政策科学的基本范式。其中,政策科学“三部曲”是指叶海卡·德罗尔从1968年至1971年间发表的三部政策科学著作,具体为:《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
4. 决策论
【答案】决策论是根据信息和评价准则,用数量方法寻找或选取最优决策方案的科学,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和决策分析的理论基础。在实际生活与生产中对同一个问题所面临的几种自然情况或状态,又有几种可选方案,就构成一个决策,而决策者为对付这些情况所采取的对策方案就组成决策方案或策略。
5. 结构适度问题
【答案】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来说有限数量的政策选择方案的问题。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应决策目标的一致。然而所选择的政策方案,其后果是不确定的,即使是在可接受的误差之内,结果预测也有相当大的困难。结构适度问题的原型来自政策模拟。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可以说明这类问题的特征。
6. 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答案】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是指将社会问题转变为政策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可将其分为国
内和国际两方面,国内方面的因素包括自然灾害、经济灾害、技术突破、环境变化和社会演进等内容; 国际方面的因素包括战争、间接冲突、经济对抗、军备升级等内容。具体的触发机制有:政治领导、危机事件、抗议活动、传媒曝光。
7. 公共物品
【答案】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或多或少具有下面两个特征的物品(或服务),包括的内容有:①个人很难拥有排他性的占有和支配该物品(或服务)的权力; ②个体对该物品(或服务)的消费一般并不或者很少会减少其他个体消费该物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与之相对,私人物品则是指那些基本上不具备上述两种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述两个特征意味着,个体很难向那些消费这些物品的其他个体收取因提供这些物品而应当获得的合理补偿。其结果必然是降低了个体在提供这些公共物品方面的激励。这样,一方面,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或多或少地对公共物品具有需求; 另一方面,在没有市场之外的其他途径参与这些物品生产的情祝下,市场并小能保证这些物品一定能够被生产出来。这显然意味着效率的损失。
8. 描述统计
【答案】统计方法一般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指用归纳性的数值来概括一组数据的空间分布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当统计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总体特征时,或当数据量比较小时,可以采用描述统计方法。在公共管理领域,描述统计是大量存在的。
二、简答题
9. 何谓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有哪些典型的表现? 政府失灵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1)政府失灵的含义
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政府失灵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干预的制度和机制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要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
(2)政府失灵的典型类型及其原因
典型的政府失灵的类型及其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
政府活动因为缺乏任何价格的指引,便割裂了这种联系,因为维持政府活动的收入具有非价格来源,即来源政府的税收等。由于缺乏这种联系,使得政府产生的价值同生产成本割裂。这种
,政割裂意味着资源错误配置的程度增加,因此,无论公共政策采取何种形式(管制、直接提供)
府活动的一个趋势是明显的多余的成本,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一方面,不完全信息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另外,政府预算也会因利益集团的游说造成生产过剩和重复投资的问题。
②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
公共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过程,由于理性选民的无知、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等级制和官僚制本身的障碍、政治家的偏好因素,以及政府部门的本位主义和机关利益等各种因
素的综合存在,使得政府的公共政策并不能反映公共的利益,也不符合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③内部性问题
公共组织为了进行其内部的管理,需要发展其标准或规则,这些标准或规则即内部性,即用来评估机构的运行和机关人员的行为。政府失灵的核心是内部性。内部性表现在政府机构中的具体表现为:
a. 预算增长。由于政府机构缺乏利润作为评判的标准,政府至少将预算规模作为其主要的目标。
b. 大机构规模,追求工作人员数量的扩张。追求“高技术”。
c. 控制信息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权力。
④政府组织的低效率
政府是惟一拥有对其管理成员的强制力,且有权征收义务税的组织,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是名副其实的自然性垄断者。由于缺乏竞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者缺乏竞争的压力,政府官员也缺乏企业管理的理念,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也没有较好的激励机制,这样导致经营的低效率。
⑤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
政府运用权力进行收入分配时,不仅使财富从富人手中转移到穷人手中,而且也可能使财富又从穷人手中转到政治力量强的阶层手中。由政府活动产生的分配不公平,通常不是集中在收入或财富上,而是集中在权力或特权上。由于政府的公共政策本质上涉及到价值和权力分配问题,而这种再分配都给不公正和滥用职权提供了机会。
⑥寻租
寻租是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寻租者从政府那里寻到了某种特权,从而某项资源具有垄断权,或者任何其他方面的政府庇护以保证寻租者按自己的意愿生产。寻租行为的结果是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主要表现在:首先,为了获取租金,寻租者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这种活动对社会没有任何效率; 如果寻租行为得以实现,相关生产者和消费者将由于政府干预而付出代价,这种代价
,甚至之和比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额还要高。其次,整个社会也同样为此行为付出“道德的成本”
于政治的成本。
⑦政策执行的无效率
政府干预的公共政策能否达成预期目标,不仅取决于政策设计,也取决于政策执行。但是在实际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公共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目标,而导致政府的无效率。典型的情形包括:
a. 部门利益的存在使得部门可能出现“损公肥私”的情况。
b. 地方利益的驱动使地方政府做出与政策目标相反的选择。
c. 因委托一代理关系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d. 沉淀成本。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政策有误,但政府部门因过去计划投入的资源,而